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盘根错节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盘根错节 (第2/2页)惹得皇帝与晋王,又是好一通大笑。
一行人,在苍山上住了四五天时间,一直到天气又冷了下来,皇帝才带着众人下了山,在苍山附近修整了一天之后,李云一行人正式离开青阳府,赶往金陵。
对于李云以及晋王等人来说,苍山是他们的老家,但是对于曾经江东集团的老人来说,金陵才是更多人的共同记忆。
比如说,皇太子李元,他就基本上没有任何关于青阳县的记忆,他自小,就是在金陵长大。
而金陵,自然也是李云这一次东巡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只要他离开洛阳,往东来,总是要来金陵看一看的。
实际上,如果不是金陵这个地方,实在是太不适合做皇都,当年金陵就应该是大唐的国都,而不是现在的洛阳。
对于“新”李云来说,他的记忆,更多也是在金陵,他在金陵的时间,要比他在青阳县要长,而且长得多。
一行人从青阳府离开之后,又走了七八天时间,等到进入章武十五年的腊月,他们才终于进入金陵府境界,刚进金陵府,金陵府的一众官员就已经跪在官道两旁,迎接皇驾的到来。
而跪在众人之前的,不是别人,正是皇帝陛下派到江南来巡视地方的御史中丞张遂。
张遂虽然挂职御史台,名义上是宪台的官,但是实际上,他拿着皇帝的御旨,在地方上指导新政,见官大一级,与钦差无异。
此时,这位张御史跪在地上,叩首行礼:“臣御史中丞张遂,叩见陛下。”
“臣金陵尹费廉,叩见陛下。”
皇帝陛下闻言,从龙辇里探出脑袋,看了看两个人以及他们身后的一众官员。
“都起来罢。”
等众人平身之后,皇帝看了看新上任不久的金陵尹,对着他招了招手:“费令尹,上前来。”
费廉连忙低着头,一路来到了龙辇前,低头道:“陛下。”
皇帝看了看他,笑着说道:“到金陵大半年了罢,干的怎么样?”
当初张遂卸任金陵尹,做了巡抚之后,继任的金陵尹叫作陈浩,如今陈浩已经被朝廷,调去淮南道任淮南道布政使,主持淮南道新政去了。
刚到任不久的新任金陵尹,就是费廉了。
这位费令尹…跟李云是亲家。
准确来说,他的大哥跟李云是亲家。
费廉是朝廷原刑部尚书费宣之子,也是费家这一代里,比较有出息的儿子,有希望接过费尚书的事业。
而李云家里的老二秦王李铮,就是娶了费尚书的孙女,也就是这位费令尹的侄女为妻。
因此相对来说,费令尹跟李云还是沾点亲戚关系的。
听李云这么问,费令尹连忙低头道:“回陛下,臣春天到的金陵,大半年时间,总算是适应了这个差事,到目前来说,自觉勉强能够胜任。”
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能胜任就好,等朕还有皇后安顿了下来,再找你说话。”
说着,皇帝又叫来张遂,问了几句话,便吩咐让队伍继续前进,赶往金陵城了。
队伍重新开动之后,张遂在队伍里,寻到了杜相公的马车,小心翼翼的上了马车,对着马车里的杜相公低头道:“恩师,没想到您真的跟来了。”
杜谦看了看他,笑着说道:“老夫不能来吗?”
“那倒不是,学生原以为,恩师还是要继续坐镇朝廷…”
杜相公摇了摇头:“你这个词用得不妥。”
“只有陛下,才能坐镇朝廷。”
张遂低头,应了声是,他看了看杜谦,开口道:“恩师,听闻师弟明年也要到江南道来任事?”
他说的师弟,是杜谦的儿子,今年三十来岁,马上也要外派为官了。
杜相公神色平静:“他是要来江南道,但不是江南东道,而是江南西道。”
“江南西道,就不用功达你操心了。”
张遂想了想,随即明白了过来:“陛下的新政,要从东往西推进了…”
“也不一定。”
杜相公闭上眼睛。
“陛下这一趟东巡,就是来看江东成果的。”
“一切后续,都要等陛下看到了江东成果之后,才能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