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449章 《狂宴之后》

第449章 《狂宴之后》

第449章 《狂宴之后》 (第1/2页)

“嗯,这就都办好了。”
  
  北大的另外一角,江弦跟着李清泉,刚办理好鲁迅文学院操办的北大写作班入学手续。
  
  “江弦同志,这是您的证件,收好了。”
  
  “嗯。”
  
  北大中文系的主任孙玉石热情的握住江弦的手,“江弦同志,北大欢迎你,美丽的未名湖欢迎你!”
  
  “您客气。”
  
  江弦看着自己的证件,心里忍不住一阵开心。
  
  “这以后,咱也是北大的学生了?”
  
  “来了北大,就得好好听讲,可不能缺课,两年以后才给你发毕业证呢。”李清泉提醒说。
  
  “.”
  
  江弦哑然。
  
  “不能缺课?”
  
  “是啊。”
  
  “那这证件我还是退回去吧。”
  
  江弦把北大刚给他发的证件往李清泉那儿一推,“您也知道,我这人工作多、事情忙,估摸着是没什么空闲来听课的,别闹得回头北大还得给我寄劝退信。”
  
  “这”
  
  李清泉和孙玉石面面相觑。
  
  这主可够不好伺候的。
  
  “江弦同志,这哪是说退就退的,我们手续都给你办下来了。”
  
  “是啊是啊。”
  
  两人一齐上阵劝说。
  
  江弦这会儿一脸北大不值钱的表情,“唉,我是真没时间上什么课,和北大没有这个缘分,还是麻烦麻烦你们吧。”
  
  孙玉石急了。
  
  且不论今后,就说江弦如今在文学界达成的成就,就足以列入进知名校友当中。
  
  这名作家虽然年轻,但可是代表作无数,风靡海内外,而且担任着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首任馆长。
  
  他没了北大,那就是没了一纸文凭。
  
  北大没了江弦,那是巨大的损失啊!
  
  “清泉同志,照我看,有些能通融一下的地方还是要通融的。”
  
  孙玉石做起了李清泉的工作,“作家班的同志们大多缺少理论知识沉淀,听课是必然的,不过江弦同志在文学方面的研究,甚至得到了很多中文系教授的肯定,我看,让他来当个北大讲师也没问题,也就没必要循规蹈矩的来听课了。”
  
  “.”
  
  李清泉心里暗骂你个老六。
  
  当初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因为鲁院的作家班学生们很多都是各地干部,所以当初鲁院和北大商讨这件事的时候,就问过是否能够通融。
  
  孙玉石拍着桌子态度强硬,“不听课怎么能当北大的学生?这是原则!”
  
  如今看来,这原则可够灵活的。
  
  到了江弦这儿就是没必要循规蹈矩了。
  
  “老孙说的有道理。”李清泉心里如是想着,嘴上却帮着附和。
  
  “不过嘛。”
  
  孙玉石话锋一转,“上课可以通融,毕业时候你可得给我们交上来一篇毕业作品,作为学业考核的一部分,这事儿通融不得。”
  
  江弦一琢磨。
  
  只要不用上课,你就让我交几篇毕业作品我也不缺啊。
  
  见已经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最大好处,他也就不再推辞。
  
  “这个没问题。”
  
  海盐。
  
  余华已经回来一个多月了。
  
  作为“海盐历史上第一个到京城改稿的人”,一夜之间,他成了全海盐公认的人才。
  
  “我说这孩子,从小那作文写的就好,全让嗡嗡嗡给耽搁了。”
  
  “是啊,长得就跟文曲星似得,有才。”
  
  “余华,你那都是怎么写出来的?有啥经验,教教我们家臭小子。”
  
  “.”
  
  “呵呵。”面对众人的恭维,余华倒是表现得很平静。
  
  要说他这次去京城最大的收获,估计就是如愿离开了让他人生灰暗的牙医工作,被调到文化馆。
  
  多年来,余华始终无法适应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准时上班、下班,这简直太难受。
  
  在卫生院的时候,早晨7点上班,即使迟到1分钟都会被训斥。
  
  可他几乎每天都迟到,领导几番说教无果,干脆在医院的走廊里加了一个“上班铃”,提醒大家按时上班。
  
  于是每天清晨,铃声准时响起,余华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宿舍,而后在心里默问:到底是谁规定的,一定要白天上班?
  
  可到了文化馆以后不一样了。
  
  上班第一天,他就故意迟到了几个小时,快到中午才晃晃悠悠地走进文化馆。
  
  本想试探一下大家的反应,没想到他却成了整个办公室第一个来上班的人。
  
  他当时就知道,这个地方他来对了!
  
  他是在天堂找到了一份工作!
  
  不过余华仍然怀念在京城改稿的日子。
  
  海盐太小了,大家互相认识,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碰到熟人。
  
  可京城不一样,京城很自由,而且有着一种独特的“疏离感”。
  
  京城最大的优点,就是谁也不把谁当回事儿。
  
  大家需要你的时候,就重视你一下,不需要的时候就算了,一直被关注也不好。
  
  而且余华很喜欢在《人民文摘》改稿的那段日子。
  
  绝对不是因为刘蓓。
  
  《人民文摘》刊物内部的那种氛围,那种宽松的、自由的氛围,令余华觉得自己脑海里的所有灵感每天都在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所以刊物停掉的时候,余华难过了好一阵子,也是带着这份悲伤,他离开了京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海盐。
  
  当然了,回来以后他也关注过,《人民文摘》是否还有复刊的希望。
  
  可当上个月,他在文化报刊上看到一众评论家对江弦新《你别无选择》的猛烈批评以后,余华就觉得复刊无望了。
  
  千万别小看这些批判的力量。
  
  为啥在80年代就大名鼎鼎的莫言,在获得诺奖的时候,大家竟然对这个名字陌生,甚至觉得这是个冷门作家。
  
  这是因为95年,他写出了一部《丰乳肥臀》。
  
  这采用家族史的方式,波澜壮阔地从清朝末年一直写到改革开放,语言极具爆发力。
  
  《丰乳肥臀》在杂志《大家》发表以后,很快便获得了首届“大家文学奖”。
  
  奖金空前地达到十万元。
  
  但是得奖的当日,莫言便遭受了“空前猛烈的袭击”。
  
  这边就不讨论这部作品了,只说这件事。
  
  因为《丰乳肥臀》内容的敏感,当即被盖上了一堆罪名,莫言还因此受到很多老作家写告密信的中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