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当代》为你改了风格!
第520章 《当代》为你改了风格! (第2/2页)而是这部刊物没有水平。
所以何启治这么着急,那真是有道理的。
他先是回了趟人文社,找了一趟李景峰,他知道李景峰和江弦关系不错,想让李景峰给他当个中间人。
李景峰也不好拒绝。
毕竟人文社和《当代》,说白了就是一家,《当代》就是他们人文社的刊物,《当代》要约稿子,那他们人文社这个老大哥也不好不帮忙。
“这样,我带你去他家,不过非得现在去么?”李景峰问。
何启治坚持点头,“就得现在,耽搁一会儿都不行。”
京城今儿晚上的天气不算好,虽然夕阳暖暖和和的,但那都是室内的假象。
外面儿那大风吹得人那叫一个凉爽。
尤其太阳一落山,北风卷雪,噼里啪啦往脸上打不说,那手更是跟针扎了似得,连自行车把手都攥不稳吗,一会儿就得换一只到嘴前面呼呼两下。
李景峰心里那叫一个郁闷。
可又知道约稿事儿大。
就这么坚持着,一路蹬着“二八”锰钢车,和何启治一块儿到了团结湖,此前他来这里给江弦暖过房子,知道他们家门儿。
坐电梯上去。
何启治看了眼李景峰,抢在前面,“我来敲门吧。”
“行。”
“咚咚咚。”
门很快被推开,随着门被推开,迎面袭来的温暖让李景峰和何启治怀疑这到底还是不是冬天。
“同志,你找谁?”开门儿的是位仪貌动人的女人,这人何启治认识,朱琳嘛,电影演员儿,演过《车水马龙》,演过《少林寺》。
但要说最让何启治印象深刻的,还得是前几个月刚播出的《西游记》里面的女儿国王。
哎呦。
骂《西游记》的人不少,有说拍的烂的,有说导演、编剧水平次的。
就是没人对演员儿有啥非议。
尤其是朱琳,那真跟仙女儿似得。
“朱琳同志。”李景峰在何启治身后打声招呼。
“是景峰啊。”朱琳脸上闪过惊喜,“这位是。”
“这位啊”
“朱琳同志,你好,我叫何启治,《当代》的编辑。”何启治自报家门。
“你好,《当代》的编辑?我知道了,你是找我爱人的吧。”
“没错。”
“你们先请进。”
朱琳转身招呼一声江弦,然后把何启治请进家里。
何启治一进门儿,浑身的僵冷劲儿消散了个大半,浑身就跟被阳光包裹住似得,感觉不到一丝儿的凉风往身体里钻,特暖和,暖和的跟清华大学的宿舍似得。
清华的暖气在京城是很有名的。
据说,清华大学的校舍请专门的设计师设计过,各国的设计师都有,加上校园位于西郊,周边人烟稀少,学生们又绝大多数住校,因此清华的宿舍很早就供上了暖气,说是烧得比京城饭店还热,冬天非常舒服。
“景峰?”
江弦很快抱着自家闺女出现在何启治的视野,“景峰,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江弦如今执掌《人民文学》,算是国内文学刊物里的头号人物,李景峰见着他也是颇有压力,赶忙起身弓腰握手。
此情此景,江弦也只好哀叹一声。
“终究是我叫你一声闰土,你叫了我一声老爷。”
“说啥呢?”
李景峰看他一眼,给他介绍起来,“这是《当代》的”
“何启治,我听我爱人说过了,你俩这天气大晚上的特地过来,是有什么事情?”江弦示意俩人坐下来说话。
“那我就直说吧。”
何启治生怕打扰江弦太久会让他不耐烦,赶忙道:“今天也是机缘巧合,看到了江弦同志您的一篇新稿子。”
“新稿子?”
江弦试探性的问,“是《顽主》吧。”
“对。”
江弦笑起来,“你们《当代》的鼻子真够灵的,我这篇才刚写完,不过是拿给朋友看看,你们就给发现了。”
“要么说是机缘巧合呢。”
何启治笑了笑,又着急忙慌的问,“您说是刚写完,那这篇稿子还没约出去是吧?”
“你们《当代》要约?”
“当然约,这篇稿子要是没有人要,那我们《当代》可约定了!”
“《当代》.”
江弦这会儿听着这部刊物,脑海中还有当年被刘茵抢稿的阴影存在。
编辑之间抢稿是常事儿。
就说莫言写《红高粱》的时候,稿子就被《十月》给抢去了,气的提前就约了稿子的《人民文学》的编辑找上门去,最后才要回《红高粱》。
这事儿和他当年十足的相像。
他是一篇《芙蓉镇》被《当代》的刘茵截走,最后《人民文学》的王扶带着他杀到《当代》编辑部,十足强硬的从《当代》要回了《芙蓉镇》这篇稿子。
也是因为这件事儿,后来江弦听到《当代》都有些阴影,有意无意的回避了将稿子投递给这部刊物。
当然,这并不是说《当代》这部刊物就不好。
这部刊物本身相当的优秀。
不仅在国内顶尖的文学期刊中占据着一席之地,更是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
“江弦同志,您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提”何启治见江弦犹豫,赶忙又加重自己的砝码。
全文一期发表、头条位置、大号字体.这些要求何启治觉得自己都能代表《当代》答应。
哪怕是“全文一字不改”这种无理的要求,何启治也觉得不是不能商量。
毕竟这可是江弦的!
不过这要让路遥知道,心里估计又会很不是滋味儿。
当时他把《平凡的世界》递给《当代》以后,也提出了全文一期发表、头条位置、大号字体这些要求。
但这些要求更多是给杂志社退稿的台阶,这样一来,即使退稿,也能给路遥留面子,同时也避免了大家的尴尬。
“这些要求可以先不谈。”
江弦十指交叉,“就是《顽主》这篇的风格好像不适合你们《当代》。”
“不适合我们《当代》?”
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打算应对江弦无理要求的何启治差点儿笑出声来。
“没有什么不适合。”
“要是我们《当代》的办刊风格和这篇不适合。”
“那我们《当代》就把办刊风格改到适合!”
一旁的李景峰人都傻了。
他怔怔的看向何启治。
心里困惑更浓。
因为何启治居然是以昂首挺胸的姿态说出了这么一句特别窝囊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