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燕大毕业生
第582章 燕大毕业生 (第2/2页)在这一届写作班的学生里,江弦都毫无疑问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即便不看身份,只论文学创作。
不提别的,就只一部毕业作品《小王子》,写作班的其他学生也不得不承认,这篇《小王子》对付他们这些人的毕业作品,那真是砍瓜切菜似得砍倒一大片。
写的太好,没办法不服啊!
过了一会儿,燕大的其他校领导也都过来了。
让众人意外的是,连燕大的校长丁史孙都出席了这次毕业典礼,就是亲自拒绝嫡孙进燕大的那位校长。
众所周知,这种系院规模的毕业仪式,一般都是院长或是系主任出席。
校长亲自出席的非常罕见。
再说了,丁史孙是著名的数学家,像是《解析几何》《高等代数》《代数学引论》这些个教材,就都有他参与过编写。
不是文学界的人士,还特意过来参加这个文学写作班的毕业仪式,可见燕大对这第一届写作班的重视程度。
除了丁史孙,还有两位在燕大非常有名的文艺界人士,一个是季羡林,另一个是曹某。
鲁院这边儿呢,也给出了特别高的规格,特地把主持作协工作的冯沐给请了过来,另外还有鲁院的老师、领导,以及作协的一些高级干部、刊物的知名编辑。
社会层面上,各媒体也对这场毕业典礼非常关注,来了很多知名纸媒的记者,不时的举起照相机拍摄。
在场的写作班作家们,看着会场里如此璀璨的出席嘉宾,以及如此多的专家大师们来为他们庆贺毕业,极高的规格,使得他们一个个忍不住的心潮澎湃起来。
仪式很快开始,先是燕大的校长丁史孙同志发表了一段简单的讲话:
“今天,我很荣幸被邀请来参加这个毕业仪式,非常高兴。”
“在座的大家呢,都是有名气的作家,也是有才华的作家,在写作方面的水准,每一个都是远超过我的,我拜读了一些大家的毕业作品,写的非常好,妙趣横生,像是《小王子》,这是一部充满哲理的童话,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赞美了纯真和善良.”
丁史孙一句《小王子》,惹得所有人目光哗啦一下全都朝着江弦看去。
这、这、这这算是校长亲自点名表扬了吧!
不过也该表扬呐!
《小王子》都看过了。
写的确实是好!
没办法让人说出其他话的好!
等校长丁史孙发完言,又轮到冯沐发言,冯沐讲的主是文学的“真”,从巴金的“说真话”出发,鼓励在场的每一个作家都去创造出“纯真”的文学。
然后就又谈到《小王子》上。
“我刚才在典礼开始之前,和丁史孙校长聊了会儿天,他问我,在今年九月份的新生开学典礼上,如果要给新一批的燕大学子们推荐一部文学作品,应该推荐哪一部文学作品比较好呢?
我说:就推荐这篇《小王子》。
不仅因为《小王子》是诞生于燕大的,更因为这篇写的深入人心,让我们看到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同时也激发了人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这是最应该被刚入学的燕大学子们去阅读的,也是值得他们去学习的,也就是学会以小王子的视角审视世界,不要丢掉自己的‘内心’.”
冯沐一番话讲完,台下掌声雷动。
其他作家们听的那叫一个羡慕啊。
燕大校长亲自推荐《小王子》这给新一批的燕大新生
这、这也太有牌面了!
一个个看着江弦的身影眼红的跟兔子成精似得,只恨自己不是江弦,没办法写出他那么好的。
陆续又有几位发言,也包括了季羡林和谢冕,在这些人口中,江弦的《小王子》又陆陆续续被提到几次,可见这自在《儿童文学》发表以来,已经声震全燕大以及文学界。
对任何一名作家来说,这都是无上殊荣,不过在江弦这儿呢也就那样,他就像是一名普通作家似得,坐在台下靠前的座位上面静静的听着。
讲完话,音乐声响起,写作班的作家们开始被一个个邀请上台,领取燕大的毕业证书,以及鲁迅文学院颁发的证书。
江弦的名字被第一个点到。
显然,这顺序是有特意安排的,对此写作班的其他作家都没什么意见,也生不出什么意见。
没办法不服气啊!
排除人家《人民文学》主编以及现代文学馆馆长的两大身份。
就凭《小王子》这部毕业作品的质量,他也应该第一个被请上台。
江弦先是从丁史孙手上接过红色的燕大毕业证书。
心里也是非常激动的。
毕业证到手,也代表着他的燕大学子身份正式被认可。
心中炙热,也不忘和热情笑着的丁史孙握手。
“今天,我们燕大少了一名学生,但是又多了一位知名校友呐。”丁史孙风趣的说道。
“您客气了,在燕大的校友里,我不算什么知名的。”江弦很诚实的说。
燕大的校友名单太璀璨了。
这里就不列举了,就说茅盾先生吧,他就是燕大的学子,入学燕大的时候还闹了个笑话,因为写字潦草,导致自己本名沈德鸿中的鸿字被老师们看成了鸣字,险些无法入学。
后来燕大招生办的主任胡适看过以后,发现这名学生真是文采飞扬,不忍错过,于是破格录取。
茅盾先生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永远都用正楷写字,一生写字再不潦草。
除了茅盾呢,还有太多名人,朱自清、叶圣陶作为国内顶尖学府,这里留下过太多人的痕迹,鲁迅先生都来当过讲师,还有位图书馆管理员.
江弦把自己和这份堪称璀璨的名单一比,别说知名了,那简直就是根鸿毛,他心里还是很有逼数的。
不过在燕大的校长同志丁史孙看来就不是这样了。
他隐约觉得身前的这位年轻人不是那么简单。
或许将来燕大会以他在燕大读过书为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