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阻击战
第五百二十四章 、阻击战 (第1/2页)南京城。
围绕着新君之争,朝堂上已经吵翻了天。
经过一系列的合纵连横,目前支持呼声最高的,分别是襄王、淮南王和蜀王。
话语权最重的李牧不开口,各方都没有压倒对方的实力,一下子让局势僵持起来。
拥立之功关系到后续朝中局势发展,涉及到了各方核心利益,谁也不敢轻易退让。
对新君来说,谁支持自己上位的可能会遗忘,但谁反对自己上位肯定会记得一清二楚。
想要临时倒戈过去都不行,政治上站队不坚决,就等于没有站队。
一旦被打上了非嫡系的标签,未来在朝堂上,日子一准不会好过。
史府。
“阁老,这么一直拖下去,也不是一个办法。
不如先下手为强,先迎淮南王进京,强行拥立其上位。
造成了既定事实,就算他们不想答应,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户部侍中翟从霜忍不住提议道。
相较于其他几名藩王热门人选,淮南王的优势除了血脉近外,就是距离南京城近。
在各方僵持不下时,先进京的藩王,无疑能够掌握主动权。
“不妥!”
“如果没有汉水侯在旁边看着,我们自然可以强行兵谏,拥立淮南王上位。
可是现在不行。
兵部固然有部分兵权,但我们能够调动的部队非常有限,军中大权几乎集中在汉水侯手中。
没有他的支持,任何破坏政治游戏规则的行为,都有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兵部侍郎谷天佑急忙反对道。
只有身处兵部,才知道李牧在军中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不搞定这位权臣首辅,任何强行拥立的行为,都是自取灭亡。
李牧在这种敏感时刻中立,固然是为了避嫌,但更多还是根基太过稳固。
无论哪个藩王上位,最先要做的就是寻求这位首辅的支持。
没有他的承认,哪怕获得了百官的拥戴,也无法获得军方的认可。
乱世之中,缺乏军方认可的皇帝,注定不可能坐稳皇位。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能够做的就是按照政治游戏规则,推选出一名各方都能接受的皇帝。
“谷大人,汉水侯根本不想掺和朝堂上的事务。
至于你担心的事,无非是利益问题,大不了进行政治交换。
谈不拢,那只是许诺的利益不够大。”
翟从霜信心十足的说道。
人生在世,无非是名利二字。
在他看来,李牧迟迟不表明立场,无非是待价而沽。
出价最高的藩王不一定能上位,但出价吝啬的藩王,肯定没有机会。
强行拥立淮南王上位,压服了朝中各派,再收买李牧的难度无疑会大幅度降低。
不像现在各方都能出价,互相竞争之下,底线只会一再突破。
真要是拖下去,搞不好某些藩王为了能够上位,连异姓封王的承诺都敢许出去。
本来汉水侯就势大,真要是被封了王,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为了江山社稷着想,也必须快刀斩乱麻,避免最糟糕的局面发生。
“翟大人,你想的太简单了。
真要是为了利益,汉水侯完全可以自己选一名宗室子弟,扶持到皇位上。
可这么一来的话,他和朝廷的牵扯就太深了。
天下人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会犯嘀咕,不利于江山社稷的稳定。
人家自己都在主动避嫌,岂会因为藩王许诺的些许利益,就动摇政治立场。
相比这些见不得光的阴谋诡计,堂堂正正的获得百官支持,才是最佳选择!”
南京国子监祭酒柳春文加入战场后,在场一众官员纷纷跟着发表自身看法。
一眨眼的功夫,现场的官员就分成了三派。
“够了!”
“争吵了这么久,连我们内部都无法统一立场,凭什么指望获得文武百官的支持?
朝中的事都搞不定,奢望汉水侯因为利益站在我们这边,更是不靠谱。
真要是贪心不足,汉水侯早就成了汉水王。
眼下的局势,汉水侯只要有心,完全可以取朝廷而代之。
想来军中那帮丘八,在背地里的时候,也没少鼓动他篡虞自立。
皇位的诱惑,都能够抵御住,岂会被些许利益蒙蔽双眼。
今日之事,就当什么都没有。
出了这道门之后,都把刚才说的话,全部给我烂在肚子里。
从龙之功,固然非常重要。
可江山社稷的稳定,比我等的功名更重要!”
史清尘当即训斥道。
贪婪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欲望蒙蔽双眼。
汉水侯没有篡虞自立,对朝廷的忠诚固然占一定因素,但更多还是自身和大虞朝捆绑的太厉害。
篡虞上位不难,甚至夺取江山都不难。
相较于北虏、辽东军、农民军,对文武百官来说,统治集团内部出身的李牧妥妥是自己人。
最少勋贵一系的文武,不会反对他上位。
可这么一来,支撑他的“忠义”,就没了。
本质上李牧能拥有现在的名望,一半是战场上打出来的,一半是源于他是大虞朝的“忠臣”。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他早就成了忠义之臣的代表。
这个标签打上去的时候,获得了多少支持;撕下来的时候,就要遭到多少反噬。
人在乱世身不由己。
除了主动谋反,这世上还有一种篡位,叫皇袍加身。
只要李牧个人立场稍微动摇,或者是私底下流露出对朝廷的不满,就会有下属替他做决定。
正是看清楚了问题的本质,史清尘不想把李牧拉入政治风暴旋涡中。
不光是他一人,内阁众人都在默契的帮李牧隔离政治风险。
毕竟,万一哪天李牧真的反了,他们这些人就尴尬了。
除了五代十国,那个特殊的混乱年代,就没有哪个新兴王朝会全盘接收前朝旧臣。
中下层官员有被招安的机会,但他们这些高层,就是妥妥的“前朝余孽”。
不诛灭他们九族,都算是新君仁慈。
一方面是收买他们代价太大,另一方面则是政治责任定性。
帝国覆灭,总得有人承担责任。
昏君、奸臣,这些都属于必不可少的一环。
……
“轰隆隆……”
轰鸣的炮火声,宣告了阻击战的打响。
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这一次辽东军不光修建了临时防线,还增添了许多“盾牌”。
“桌子、门板套棉被,看样子敌军成长了不少,都学会了制作盾牌挡子弹。
不过这临时防线,未免也太过草率,怎么看都像稻草混合稀泥堆砌起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