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阻击战
第五百二十四章 、阻击战 (第2/2页)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孔玉堂忍不住吐槽道。
战争最能教人成长,经历上一次战败之后,敌军在战术防御层次有了显著提高。
东西是粗糙了一些,但战场上讲究实用性。
做工是否精细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好好用。
“不用怀疑,真相就是老孔你看到的。
距离上一次徐州会战,中途间隔不足一个月。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应对办法来,敌军将领也不是无能之辈。”
一旁的王老三跟着点评道。
南征北战这么多年,他们也见过了不少敌军。
眼前这帮辽东军,算是反应速度快的。
在南洋地区围剿土著的时候,许多土著政权被追的满世界跑,军事上的革新都没有眼前敌军多。
“敌人确实是长进了不少,不过这些花里胡哨的装备,也是中看不中用。
理论上确实能够挡子弹,问题是子弹什么时候发射,他们说的不算。
传令下去,让炮兵调整打击目标,先敲定敌军的防御工事。”
孔玉堂当即下达了作战命令。
能够挡住子弹,不等于能够挡住炮弹。
甭管敌军将领个人能力进步了多少,想用临时赶制出来的简易防线挡住勤王大军,明显是痴人说梦。
“轰……”
伴随着一阵爆炸声响起,一段临时防御墙,直接被火炮摧毁。
跟着一起被炸上天的,还有依附在其后的倒霉蛋士兵。
……
“反击!”
“炮兵立即给老子反击!”
观战的施靖明,近乎咆哮的下令道。
冥思苦想出来的对敌战术,居然如此不堪一击。
短暂的失神后,迅速冷静下来的施靖明,暗自露出了苦涩的笑容。
他的计划没有错,唯一误判的是时间。
赶制简易城墙,阻挡勤王大军的进攻没错,但城墙施工是需要时间的。
短短数日时间,要打造一条防线出来,放在几百年后都没几个国家能够做到。
为了完成任务,下面的官兵只能赶工期。
无论个人如何卖力,都要遵循自然规律。
越坚固的防线,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
一共就短短几天时间,要完成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注定了豆腐渣工程的诞生。
不能算完全失败,起码稻草混合泥土的防线,确实能够挡子弹。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敌军的火力。
遗憾的是敌军火炮数量,未免也太多了一些。
尤其是敌军火炮的块头,比他预想中要小上很多。
熟悉军事的都知道,火炮体积越小,移动运输起来越方便,相应战略价值也会更高。
“轰隆隆……”
炮弹爆炸声,持续在耳边响起。
寄予厚望的防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敌军撕破。
慌乱之下,许多士兵丢弃了自己的阵地,在战场上乱窜起来。
“传令下去,让士兵们赶紧卧倒!”
“谁麾下的兵在四处乱窜,自己给老子领回去!”
“还有那些乱丢的护盾,赶紧给老子捡起来。
一会儿敌军冲锋的时候,这些东西能保命!
……”
施靖明迅速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战争进行到现在,辽东军已然处于不利境地。
尽管知道这些简易防线抵挡不住敌人,但也不能崩的这么快。
第一道防线的安危,直接关系到了军心士气。
现在坚守的时间越久,后续的任务就越轻松。
比拼战术和意志的时间到了,谁犯的错少,谁就能赢得战略上的胜利。
可惜主将能够看明白,不等于下面的士兵,也能够看明白。
尤其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见到同伴被炸的四分五裂后,许多人的精神都崩溃了。
满脑子就想着逃命,根本没准备死守。
当施靖明的命令传达下去时,第一批逃兵已经脱离了防线。
后方的督战队,迅速上前以雷霆手段,镇压了第一波逃兵。
可军心士气上的影响,还是不断在士兵中发酵。
“全军押上,进攻!”
见敌军的临时工事被摧毁,担任敌前指挥的孔玉堂果断下达作战命令。
伴随着将令传达,冲锋的号角,迅速响彻了整个战场。
早有准备的勤王大军官兵,迅速发起了冲锋。
原本针对战马,挖的陷坑、拒马桩,反而成了阻击勤王大军前进的最后障碍物。
鸡贼的辽东军老兵,干脆趴在地上放起了冷枪,一时间还取得了不少战绩。
可惜人比马聪明,这些放在明面上的陷阱,很快就被清理一空。
“放敌军过来近身肉搏!”
施靖明的命令,无疑是多余的。
不等命令传达下去,两军已经厮杀在了一起。
同预想中的不一样,哪怕是近身肉搏,辽东军依旧处于下风。
相较于前面的对攻,白刃战更考验一支部队的意志力。
乌合之众和精锐的区别,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习惯了配合的勤王大军官兵,自发的五人一组互相配合着战斗。
好不容易才鼓足勇气的辽东军士卒,瞬间被敌人的组合拳打懵。
近乎一个照面的功夫,部署在前方的前军三个千户,就被敌军打穿。
眼瞅着局势不妙,无数辽东军士卒,直接丢下武器调头就跑。
“督战队,赶紧给老子行动起来!
凡临阵脱逃者,一律杀无赦!”
见局势不妙,施靖明愤怒的下达了命令。
可惜这一切,注定都是徒劳的。
当逃兵大规模出现时,军心士气就已经崩溃,不是一支督战队能够逆转的。
“敌军马上就要杀过来了,这里已经非常危险,大人赶紧撤吧!
后续的战斗,还需要您指挥呢!”
亲兵队长的催促,把施靖明从愤怒中唤醒。
“撤!”
甭管怎么说,他现在都是在戴罪立功,上面交代的任务必须完成。
第一道防线,仅仅坚持不到两个时辰就崩溃。
敌军的战斗力,比他预想中还要强大。
如果局面得不到改变,这场阻击战别说坚持半个月,恐怕连三天都不一定能够撑住。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施靖明整个人都变得焦虑起来。
……
中军大营。
收到前线传来的捷报,李牧嘴角微微一笑。
辽东军的战斗力下降,比他预想中还要严重。
迅速扩军的后遗症,现在已经暴露出来。
事实再一次证明,兵贵精不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