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选官大计
第289章 选官大计 (第1/2页)要怎么解决这问题?
苏泽回忆自己知道的历史,一个办法就是所谓的“牢笼志士”。
也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将所有的读书人框住,只要给他们科举的希望,就能一辈子皓首穷经,安安稳稳的读书。
这条路在原时空的清代达到了巅峰,诞生了诸如范进孔乙己等经典的读书人形象。
但显然苏泽并不愿意这条路。
当读书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应试,所培养的人才都是为了做官,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末路。
今后是几百年的大争之世,将人才禁锢在科举里,实在是太浪费了。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将人才分流到其他地方。
这也是苏泽为什么要强调“四民平等”的原因。
破除士人对于工商的偏见,让一部分人才进入这些领域,就能促进经济和工业的发展,这自然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但这个办法也不是万能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读书人千百年来做官的执念,这可不是一句“四民平等”可以消解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发展生产力,提供更多优渥的岗位给知识阶层,只要能让他们过上不错的生活,社会自然就能安定下来。
而短期来看,最棘手的就是举人群体的问题。
也就是张纯这类,意识到贡试无望,不准备继续参与科举的举人了。
苏泽想了想,光是关上门空想还是不行,他决定明日去吏部转转,看看举人候缺的情况再说。
就在这个时候,门房送来了一张拜帖和信。
拜帖是汤显祖的,这是一张略显朴素的拜帖。
“那年轻人留下拜帖和信就走了?”
苏泽向门房问道。
门房连忙说道:
“大老爷,小的要留那位公子,但他坚持要走,小的也没办法。”
苏泽也没有为难这个平日里尽忠职守的门房,让他回去值房后,拆开了汤显祖的信。
看完信后,苏泽脸上露出笑容。
这汤显祖也是个妙人。
他从剧团当家那边知道了苏泽和沈一贯的相貌年龄,就猜到了自己不是徐渭。
既然不是徐渭,拜帖上又留着苏泽府邸的地址,那苏泽的身份就不难猜了。
汤显祖这封信是后学拜见的常用格式,前半段算是小小的拍了苏泽的马屁,表达了他这个后辈的崇敬之情。
后半段则是婉拒苏泽,不愿意在贡试之前结交苏泽这样的大人物。
而汤显祖给的理由也很自信他写道:
“若此时拜谒苏公,恐损苏公清誉于外,更恐世人疑吾后年名扬考场之业,皆凭攀附之功耳。”
苏泽只能说汤显祖不愧是后世闻名的戏曲大家,光是这份自信就和别人不一样。
既然如此,苏泽也放弃了结交他的想法。
——
次日,吏部。
苏泽来到了吏部文选清吏司。
和上次一样,作为大明最核心的衙门,整个文选清吏司有着不同于其他衙门的庄严氛围。
这里可以决定无数官员的命运,多少人在文选清吏司前守着,等待候选结果。
文选清吏司前有一个铜壶滴漏,作为整个京师最重要的选人机构,文选司寅时六刻(早上五点三十),书吏就要上衙办公了。
文选司的职能有五。
分别是“开列题缺”,四品以下官缺提名(除科道官)。
“考功核资”,审三年考满“八法”评语,决定官员的考评。
“班次排序”,定候补官“资深顺序”,也就是候选官员的资格先后。
“领凭赴任”,签发赴任文凭以及勘合路引。
最后是“丁忧起复”,核丧假守制年限,丁忧完毕的官员也要来文选司候选新职。
文选司的职责,就在“缺”和“选”上。
所谓“缺”,就是统计出缺的岗位。
每个月的五号,吏部会统计全国出缺的职位,列出一份《阙册》,张贴在文选司外的白墙上。
等待缺选的候补官员,就会向文选司递上自己的档案。
文选司则会审查资历,提名候选名单,然后由选郎张四维在吏部进行部议。
吏部尚书高拱点头后,由吏部上题本送到内阁,票拟后送入宫中,在每个月二十五日前完成批红。
这份皇帝批红的最后名单,也叫做“堂单”,会在月底前张贴出来。
选上的官员就会向吏部领取相关的凭证勘合,前往就职的地方。
从这里可以看出吏部文选司工作的重要性了。
无论是“缺”还是“选”,吏部文选司都掌握了大明帝国用人的第一手信息,这其中渔利的空间实在是太大了。
比如审核考功资格的时候,文选司的书吏就有“冒功”、“洗脚色”、“买资深”等多种手段,帮着出钱的官员提早获得职位。
“冒功”就是虚列功劳,官员档案也存放在吏部,这些书吏只要勾结负责人事档案的书吏,就可以凭空给侯缺官员增加功劳。
“洗脚色”就是篡改履历,一些职位对年龄出身有限制,大明还要求官员回避原籍,书吏可以帮着篡改档案,让官员符合出缺的职位。
最后还是有一招是“买资深”。
因为候补官员太多,总要有一个先后顺序,所以每一个官员开始候补的时候,就获得了一个“空年资历”。
空年资历越长,就说明等待官职的时间越长,那在选官的时候就能排在前列。
只要买通书吏,再和这些老官谈妥了,也可以从他们手里买下空年资历,就能排进候选序列的前列。
所以文选清吏司的吏员也一个个鼻孔朝天,就是那些因为丁忧候缺的高官,也要对这些吏员恭恭敬敬的,不敢有丝毫怠慢。
就算是本朝吏治要比先帝朝好了不少,吏部也被高拱多次整治,科道言官也死死盯着文选司,但这些吏员依然手握巨大权力。
他们就算是不能帮着舞弊,想要整治一些官员,故意不让他们上候选名单也是很容易的。
而文选司外,也有不少候缺官员经常过来打探消息。
不过能在文选司当吏员,自然也是有眼头见识的,见到苏泽气质不凡,又穿着五品官袍,倒是也没有人为难苏泽。
等拿到苏泽的拜帖,吏员知道眼前的是名满京师的苏翰林后,更是一溜小跑向张四维通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