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李春芳辞相
第323章 李春芳辞相 (第1/2页)苏泽放下奏疏,看向两人问道:
“这份奏疏是哪位兄台主笔的?”
沈一贯老老实实的说道:
“是汝默兄主笔的。”
果然是申时行的风格。
在原时空,申时行是在张居正去世后继任的大明首辅。
那个时候,正逢清算张居正,朝局十分的混乱。
申时行这任内阁,弥合了朝野上下的矛盾,完成了后张居正时代的朝局过渡,保证了朝堂的稳定。
用难听的话说,申时行最擅长的就是和稀泥。
用好听的话说,就是擅长弥合矛盾,能够寻找到朝野的公约数。
申时行这类的官员,不一定能够做出什么开创性的事业,但是守住原有的改革成果,团结大多数人是没有问题的。
——
三月七日,朝堂风云再变。
第一个提出预算分配的勋贵武将集团,反而成了第一个出局的。
没办法,虽然勋贵武将的联名人数最多,但是分配预算也不是人多就行的。
或者说勋贵武将集团的分配方案,只照顾到了军方的利益,是最不得人心的方案。
到了这一步,成国公朱时泰也知道事不可为,于是请求皇帝收回了勋贵武将集团的联名的奏疏。
隆庆皇帝也照准,并且对勋臣武将主动下台阶的行为给了奖励,允许这些勋臣武将可以再署名一次。
这自然是皇帝的恩待。
署名权也是很重要的权力,勋臣武将撤回了自己的奏疏,皇帝又允许他们再署名一次,那就相当于朝堂上又多出了二百多份署名,等于多了一股政治力量。
那如今还在起草预算案的各方,显然要拉拢这些武将勋贵集团,对自己的预算做出进一步的修改,向武将勋贵们做出一部分妥协。
于是官员再次穿梭于这些勋臣武将的府邸,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协商。
于是申时行又开始新一轮的忙碌。
不过这一切都和苏泽没有多大的关系,他这些日子就窝在东宫内,给小胖钧上上课,教一教陶观基本的化学知识,剩下的时候就在詹事府的公房内摸鱼。
这场预算案的争夺,让原本态度轻松的阁老们也重视起来。
显然阁臣都已经意识到了,这已经不单单争夺的预算了,这更是一次朝堂的风向测试,从这次预算就能看出整个朝堂中高级官员的人心所向。
而内阁也感觉到了压力。
只要署名上了一定人数的预算案,内阁重臣也都要认真应对,因为无论这些预算案有没有通过,都代表了一批五品以上官员的态度。
这些人可都是大明官场的中坚力量,任何朝堂的决议都要经过他们来执行。
如果他们反对,甚至只是出工不出力,都要对执行产生极大的困难。
今天苏泽刚刚下衙,就遇到了高拱身边的中书舍人郭准。
“郭舍人?”
“苏翰林,阁老想要请你今日过府一叙。”
苏泽本以为高拱不会找自己商议预算的事情。
高拱作为政治家,很敏锐发现联名共议,争的不仅仅是财政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这些日子,吏部文选郎张四维,作为高拱的代表四处串联,据说也获得了不少支持。
张四维也找过自己,但是被自己婉拒了。
苏泽也知道高拱的性格,既然自己拒绝署名,他也不会强迫自己。
那召见自己是为什么呢?
苏泽摇了摇头,与其猜来猜去,还不如等着晚上当面去问好了。
当日,晚上。
苏泽来到了高拱府上。
让苏泽意外的是,高拱府上冷冷清清,没有叫其他门生弟子过来。
苏泽一路来到了高拱的书房,见到了坐在书桌后的高阁老。
“师相。”
高拱点头示意苏泽坐下,面对这个得意弟子,高拱的情绪是复杂的。
苏泽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门生弟子,他很少参与高拱的聚会,更不会迎奉高拱的命令。
但是高拱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苏泽。
“子霖啊,李阁老已经准备致仕了。”
苏泽疑惑的问道:
“李阁老不是日常上书请辞吗?师相为什么这么说?”
李春芳日常告病请辞,这已经是满朝皆知的事情了。
高拱沉默了一下说道:
“李阁老前日请我去府上,谈了他要归乡的事情。”
苏泽沉默了一下,看来李春芳是真的要退了。
高拱略带羡慕的说道:
“李阁老的父母还健在,真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他要辞官回家侍奉父母,如此纯孝的行为,陛下估计也不会过多挽留了。”
苏泽也没想到李春芳的父母竟然这么高寿?
他本人也已经快要七十岁了吧?
再一想到大明皇帝那可怜的寿命,你们这些当臣子的,难道不是应该进献养生秘方吗?
但是想到皇帝那嗑丹药的爱好,想要长命都难。
这么算起来,原时空的隆庆皇帝,也没有几年寿命了。
苏泽正在思考要不要进献【万病药】给皇帝延寿,但是想到隆庆皇帝身上应该有很多疾病吧?这要多少才能延寿?
看到苏泽走神,高拱还以为他在思考李春芳去后的政治格局,于是也没有继续说话。
苏泽回过神来,连忙说道:
“弟子走神了,师相,李阁老如果真的要退,那弟子就要恭喜师相了。”
以高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以及在内阁的资历,他接任首辅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原时空就是这样的。
高拱却说道:
“子霖你也是这么乐观的吗?”
苏泽顿了一下说道:
“师相是说张阁老?”
高拱点头,面对这个弟子,高拱也没有藏着掖着的想法。
“张江陵素有大志,他不是屈居人下的性格,而且要办大事就要弄权。”
“张江陵师从徐松江,这个道理他能最清楚了。”
苏泽沉默了。
高拱和张居正两人实在是太像了。
一个内阁中,容不下两个强硬的人物。
之所以两人没有斗起来,一是有李春芳这个擅长平衡关系的首辅在。
李春芳的年龄、资历、能力都能服众,也得到皇帝的信任,虽然平日里总是当懒狗装病,但是一出手就是黄老家的治国术。
有他在内阁一天,高拱和张居正都只能自己的一片领域折腾。
高拱忙着推动实学,张居正忙着财政改革,也算是井水不犯河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