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四十六章 昭字,不能去!(5k)

第四十六章 昭字,不能去!(5k)

第四十六章 昭字,不能去!(5k) (第1/2页)

皇宫,御书房。
  
  三司主官、六部尚书、左右侍郎、五监祭酒、九寺寺卿、台谏主官、翰林学士等三十余位三品以上的紫袍大员,一一肃立。
  
  往前一些,兖王、邕王两人皆是恭谨伏拜,长表忠心。
  
  就在这时。
  
  “陛下,审案的六位大人求见。”秉笔太监通报道。
  
  此言一出,兖王、邕王止住了表忠心的话语,三十余位紫袍大员齐齐心头一振。
  
  “宣!”
  
  主位,赵祯手持一本古籍,挥了挥手。
  
  不足十息的时间,负责审案的欧阳修、冯元、江昭、黄升、李七、荣显等六人相继走入书房。
  
  书房内的几十人,无一不是修身养性的高手,面上都没什么动静。
  
  “审得怎么样?”赵祯一脸的平静,话音听不出半分喜怒。
  
  江昭走出两步,呈奏了审案卷宗与黄景认罪以后新书的贺表,恭谨答道:“黄景已认罪。”
  
  赵祯望了几眼贺表,又翻阅了几页卷宗,问道:“谁指使的他?”
  
  事实上,这话也就是问个流程。
  
  卷宗呈上去的那一刻,皇帝就是除了六位审案者外最先知道结果的人。
  
  问这话,与其说是说给皇帝听,不如说是说给书房内的官员听。
  
  这次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往小了说就是有忠臣劝谏君王立嗣,为江山社稷考量而已。
  
  甚至就连算计君王的刘沆,也照样可以往忠诚上扯。
  
  臣子心急,一心为公,采用了不合时宜的方法而已。
  
  过往,也有不少劝谏立嗣的奏疏,无非是说话没有那么狠,上奏的时间没有那么巧而已。
  
  往大了说,这代表着赵祯威慑力的逐年降低。
  
  过往,可没有臣子敢这么干。
  
  这意味着君权的影响力在减弱,且是非常明显的减弱,但凡是个皇帝就不能忍受。
  
  可大可小的事情,就看皇帝的态度。
  
  时至今日,皇帝的态度也很清楚。
  
  不可忍受!
  
  一个晚年无子的皇帝,本就非常敏感,猛地受到了这样的刺激,岂能轻拿轻放?
  
  这次,三品紫袍大员无一例外都受到了官家的召见,齐聚于御书房,无外乎——
  
  杀鸡儆猴!
  
  并且,无论是皇帝,亦或是官员,都清楚这是在杀鸡儆猴,但无人敢不在意。
  
  既然能杀了鸡,自然也能杀猴!
  
  “黄景说是刘相公指使的他。”江昭如实答道。
  
  果然!
  
  不少人齐齐望向了刘沆。
  
  御书房内出奇的安静,仅有赵祯轻轻的翻阅卷宗的声音。
  
  半响,赵祯沉声问道:“刘沆,你可有冤屈辩解?”
  
  刘沆!
  
  而非刘相公!
  
  甚至,连刘卿都不是!
  
  不少人心头凛然,已经知晓了结果。
  
  礼部尚书韩章微闭双目,举止自然从容,根本没有望向老对头的意思。
  
  “臣昏聩!”刘沆一步上前下拜,老泪纵横,双手捧下顶上官冒,置于地上。
  
  “可要是说老臣有异心,老臣却是死也不可认同。”刘沆重重一叩首,仰首哭道:“官家无子,则江山社稷为之动荡,文武百官劝谏几年,也不见官家有半分意动。”
  
  他长叹道:“老臣心忧社稷,触怒君王,老臣有罪!”
  
  这话的言下之意,自然是好心办了坏事。
  
  初衷是好的!
  
  言罢,刘沆重重一叩首。
  
  “啪!”
  
  赵祯面无表情,手上的卷宗丢在了书案上。
  
  这些个文官,真能折腾!
  
  就这样的场景,罪状都已经清楚,明明是算计君王,却愣是能说成心忧社稷,一副忠正的样子。
  
  赵祯抚了抚眉心,有些疲惫。
  
  难啊!
  
  百姓难,臣子难,他这个官家也难!
  
  “刘沆,你可受人指使?”赵祯沉着脸,起身走过去问道。
  
  审案的卷宗他已经看过,记载非常详尽。
  
  不过,这上面记载的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除了黄景又不止一次的说起了邕王,再无任何事关两王的记载。
  
  这也不奇怪,这种可能涉及两王的案子,既然已经审出了一位内阁大学士,几位审案官员不想往下深入的审,也实属常事。
  
  也因此,赵祯不尽信卷宗记载。
  
  当然,卷宗也有些参考价值。
  
  从卷宗来看,受审之时,黄景不止一次的说起了邕王。
  
  都已经受审,还敢说些“尧舜禹”的佳话,除了遭到更重的治罪,没有半点作用。
  
  从黄景言语断论,他要么是真心支持邕王,要么是兖王收买了陷害邕王的人。
  
  但无论是什么情况,都肯定有两王的手笔。
  
  “没有!”刘沆摇头:“臣一心为公,除了陛下,又有谁人能指使内阁大学士?”
  
  赵祯深深的望了刘沆一眼,摇了摇头。
  
  他也不指望真能从刘沆嘴里撬出些东西。
  
  这些读书人,一步一步走到位列台阁的地步,段位不是一般的高!
  
  “卿,老了!”
  
  赵祯叹了一句,走回书案。
  
  一句话,刘沆的结局已定!
  
  好在,没有定罪,倒也算是保留了些体面。
  
  有时候,皇帝的权力并不一定是碾压性的存在。
  
  但谁还没有个政敌呢?
  
  一旦皇帝存心拉偏架,破了臣子之间的平衡,就可达到近乎“碾压性”权势的效果。
  
  这也就是平衡之道的意义。
  
  “依卷宗的记载,黄景此人,认为邕王子嗣繁多,贤明年长。邕王以为如何?”赵祯望向两王。
  
  邕王心头一慌,连忙上前哭诉:“陛下,此实乃兖王离间君臣之计,那黄景屡屡上奏,实为捧杀于臣啊!”
  
  本来,他还以为就是简简单单的陷害之计。
  
  届时,他大可入宫找官家说清一切。
  
  不曾想贼子黄景竟然敢在官家大寿之际上奏忤逆之言,实在害人不浅。
  
  “嗯。”赵祯不置可否。
  
  “陛下,邕王此言,又何尝不是离间君臣之计?”
  
  兖王上前大声哭道:“官家此刻,定然是认为臣使了计策,要算计邕王。可这计策之效,实在是不怎么样啊!不但忤逆犯上,更是简陋之极。
  
  以臣之见,这怕是邕王使的【苦肉计】,为的就是博得陛下信任,离间你我君臣二人啊!”
  
  言罢,兖王声泪俱下。
  
  两王都有自己的说法,你说我是捧杀之计,我就说你是计中计,使的是苦肉计。
  
  一时间,却是让人根本无从分辨谁才是真正的幕后之人。
  
  赵祯长长一叹。
  
  时至今日,这事的一些大致谋划已经可以看出几分。
  
  起码,既有韩章与刘沆的争斗,又有兖王与邕王的争斗。
  
  两者并没有直接关系,以刘沆这人为链接。
  
  一石二鸟!
  
  “卿等以为,此事该当如何?”赵祯莫名的问了一句。
  
  尽管他什么也没说,但凡是在场的人物,并没有谁是蠢人,自然也理解问话的意思。
  
  究其根本,这事不但涉及文臣党争,还涉及两王之争。
  
  党争不稀奇,已经出了结果,刘沆已经认罪。
  
  可两王之争,却是不太好处理,赵祯的疑虑也正是在此。
  
  这是针对所有人的问话。
  
  不过,针对所有人,也就等于不针对人。
  
  是以,御书房又是一阵宁静。
  
  半响,还是没人说话。
  
  赵祯望向一干人等,连连摇头。
  
  一个个老油条,都没有说话的意思。
  
  “江爱卿,你怎么说?”赵祯点了名。
  
  上午,江昭那不弱于尚书级别的争辩,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遭到点名,江昭暗自叫苦。
  
  为什么就点我啊?
  
  我就是个从六品的小卡拉米而已!
  
  两步走上前,江昭斟酌了一下。
  
  这问题是真不好答。
  
  这个事,肯定不能偏向于兖王或邕王中的某一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