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击鼓传花”
第十章 “击鼓传花” (第2/2页)我猛地想起,在老二班那么活跃的戚祯,最近销声匿迹了似的,谁都不知道她在干什么?经翁鸣一提醒,我倒是有了三分醒悟。
翁鸣又说:“只要你细心看看,有很多情况呢。”
“谢谢你提醒,”我当真要仔细观察观察,这可能就是“书记”与“文娱委员”的不同……,可翁鸣却突然问我:“你怎么没有关注庄老师呢?”
“我?”被她这么一说,我还真又成了丈二和尚了……,但是,年轻人这时的敏感性还是有的,我马上明白她所指何事了。然而我对太过优秀的人是不会“关注”的,这就像盘旋在山巅之上的老鹰,与山脚下草丛里的一只小松鼠没有干系一样……我随即就说:“他太优秀了,我是不会去……”翁鸣躺了下去,轻轻地说了一句:“那有什么关系呢。”
我对她躺在床上的后脑勺,凝视了一会儿……就进去拿了风琴练习曲的书,带上房门,去了闹哄哄的琴房练琴了。
一天下午放学,邹班把我与谷班叫在了一起,说要开会。
他也是那么开场问:“你们注意到了班里的新动向吗?”
我很有把握地回答:“关注到了,有好几对人在接近……,”因为除了戚祯外,我还注意到了老杨也在压低嗓音说悄悄话了,他的那个“目标”叫李颜,从四班过来的。
邹班就笑着说:“这没有什么,只要多提醒大家,不要谈恋爱就可以的。”他一边拿出个笔记本,一边还说了一句我根本想不到的事情:“别人,嗨格,都说我与文秀呢。其实,我,嗨格,就是向她学习小提琴罢了。”
我一本正经地提醒他:“文秀有男朋友的。”
“是呀,我知道。她的男朋友是她插队的同学,嗨格……”
他的话让我吃惊得有点莫名其妙了,“你怎么……,想夺人之爱?”
“哈哈,把你吓一跳吧。我开玩笑的。”邹班又说:“谷班也有个女朋友,都是‘私定终身’插队时,就是你和我没有。所以,传闻只是传闻,都是捕风捉影。”
谷班可能有点觉得无聊,说:“我们因为没有文艺特长,有好几个男生想学习小提琴,在跟文秀讨教呢。这事儿先放一下吧。”
“对,嗨格,我们进入正题。”邹班正式地打开笔记说起来:“这几件事需要立即做的,第一,上面要我们班赶排几个节目,主题还是‘保卫大革命的胜利成果’,与关于工农兵学商的恢复生产学习的表彰。庄老师也会来帮助排练。你与两个文艺委员一起动起来,完成这个任务,我与谷班会协助。”
“第二,学校发现,因为现在是重新分班再组合的新班,各班都有些散漫,不容易搞好团结。我们班也一样,都还是以老班同学为核心,形成了许多小团体。大家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散沙又重新捏在一起。”
谷班说;“新班本来就是碎玻璃拼起来的,要么回炉重造,不然很难捏好。”
我不知怎么的,想到了教堂,那些用漂亮的碎玻璃拼起来的玻璃窗,真的是好看。一个整体也可以是这种五彩缤纷的形式,不一定都要一个样。
“嗨格,第三,学校食堂,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决定下个月取消聚餐制,还是发饭菜票。”
这可是个大好的消息,我不由得就说了一声:“好!”
“是呀,你们女生饭票有多,记得支援男同学们。”
“好!”
“我们班的分裂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他们老三班的同学们,独立在外……嗨格……”
我没有等邹班再说什么就直截了当地埋怨他了:“这要怪你,把赵熙文这么一个能干的人,硬生生变成了对立面。如果,他与你可以一起来做事的话……”
“我们也不可能一起做事的,他有傲气,又喜欢特立独行,个性很强。”
“有才能的人,就是这样的。如果你尊重他呢,他就是利剑,一定会冲锋陷阵。”
“不说了,不说了……”邹班截住了我的话,说:“眼下,各班都有相同情况,嗨格,怎么样可以用些小游戏来活跃班里的人气?听说游戏可以很好地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呢。”
谷班建议:可以用小学时玩的游戏,10个人抢9张椅子。邹班摇摇头,“本来就有争夺不清的问题。这个不好。”
“那就发口令,反着做。比如口令说’坐下‘,你就得站起来,口令说’向左转‘,你就得向右转……”
我马上附和:“这不就是‘倒行逆施‘呀,蛮好玩的……”
邹班眉头一皱说:“这个更不行,现在的形势……不惹麻烦,嗨格,再想想……”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游戏:“一个人蒙着眼敲鼓,用一朵绣球花给同学们传,鼓声一停,绣球花在谁手里,谁就要表演节目。这叫’击鼓传花‘,不就是象征我们在传递友情吗?”
邹班、谷班都同意这个游戏,可他们也有顾虑。我说:“我们文艺班的人,难道不会表演吗?”……不过,我转睛看看他们俩……马上转了话锋:“不用着急,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排练几个节目。也可以三三两两地组合排练,这样,我们同时还能了解到班里同学们的表演能力。”
于是,只过了两天,我们班率先举办了主题班会:“击鼓传花,增进友谊”。
邹班去请老师们一起来参加,不过就请到了庄之梦老师。本来,同学们觉得他有点高高在上,这次他与我们玩得忘记了“师道尊严”,和大家一起乐翻了。
二胡郑要求由他来敲鼓,他说:“我先表演一个节目,拉一段‘赛马’,这公平吧!”
他的二胡独奏进步大得惊人,很有点专业的水平了,明显就是他每天晚自修后苦练两小时的成果。我们雷鸣般的掌声是对他琴艺的赞美,更是对他钻研训练技术、坚韧不拔的精神的认同。当然由他敲鼓,没有人争了。
他是坐在教室后面,背对着我们,开始了他的敲鼓。鼓点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把大家紧张得忘了一切,谁都怕抓着那个“烫山芋”,只见一朵红绸花在每个人的手里乱抛,生怕鼓猛然停住,自己给套住了……可他就是不停鼓,花在全班人手里传了一个遍……除了赵熙文……赵侠不肯接花,很是让两边的同学们难堪。但是,他们很快“接翎子”了,跳开他,继续传下去……
邹班对着赵侠眉头紧蹙,可没有说话,好在花又传起来了……结果,二胡郑给我们开玩笑,鼓声没有停一下,花回到了第一个同学的手里。
邹班对着他说:“你怎么不停?”
“让大家练一遍!好,接下来,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郑同学这下的鼓点又急又快……“当”一下,停在了庄老师手里。
大家都开心地笑了,忍不住欢呼起来……庄老师给我们唱了一段他刚作曲的歌《工人支农来畲家》。他说:“我们要准备排练这首歌。”
“太好听了!”大家都高兴得扯着嗓子喊,把游戏的欢乐高潮掀起来了。接着敲鼓,……“当”!停在了谷班手里。他憨憨厚厚地站在前面说:“我的小提琴还差了一个火候,我们小组排了一个小合唱,一起帮帮唱吧!”
他们小组十个同学就一起上前,唱了一首《小蜜蜂》。他们要谷班领唱,在每一段前都要唱道:“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花丛中……”把大家给笑得前仰后合。结果,谷班就此被同学们叫了一辈子的“小蜜蜂”。哪里还有老班带来的隔阂,“小蜜蜂”是那么和蔼可亲。
接着,庄老师要求他来打鼓,郑同学就把鼓让给了他。
庄老师是学扬琴的,这一通鼓,敲得那节奏里都是音乐和艺术的魅力,大家忘了手里的花会有“危险”了,都在欣赏着这份美好……突然,他就停下了……花在邹班的手里……
这下他苦了,被同学们盯住了。他要拉小提琴,不行,大家说他的小提琴比锯木头还难听;唱歌,不行,五音不全;朗读诗词,不行,上海腔调;……不知道什么人出了个馊主意,要他学狗叫,学猫叫,还不算数,学驴叫,学猪叫……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邹班笑不得哭不得,折腾着把可以叫的动物都叫了一遍,总算大家放他过关了。
在冷眼旁观的赵侠,这时也终于忍不住“呵呵呵”地笑了……
我当然会拿到花一次,只是鼓声并不是停在我手里的,那朵花是停在了郑远芳的手里,她赶快向前一甩,花掉在了地上,可谁也不敢去拾。我正好离花不远,就爽快地去捡起来,回头看看郑远芳,她的那个紧张的脸,对着我惊慌失措的样子……我就自动走到前面去了。
我清唱了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同学们对我很好,没有为难我,为我鼓鼓掌就轻松通过了。接着,庄老师好听的鼓点又敲起来……
我们班的“二胡大师”郑家祥偷偷告诉我,敲鼓时他虽然背对着同学们,但是,窗玻璃上映出了全班情况。
我马上去那儿看看,真的,一清二楚。每次想起,我都会忍不住要笑出来,谁都会有个闷葫芦,原来“发悬梁,锥刺股”的郑同学也有个“葫芦”,只是里面的“药”太有趣了!
“击鼓传花”后,好像班里的气氛是融洽了许多。
***************
耿坚编审评:
读这两段,使我想起清代袁牧著《随园诗话》里的一句话:“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说,先前一章是作者带着读者登山观景看花,那么,这两章就是作者引领读者下坡观景看花。我是说,先前一章和这两章之间形成了一个起伏。先前一章作者饱醮筆墨写出了一个既有时代烙印兼有地方师范学校特色的活生生的师生群体,读者阅读时会有绷紧了读的感受。而这两章,作者看似轻松随意实则精细布局进入对师范学校日常的叙写,读者阅读时有轻松惬意的体会,是一种张了以后弛的感觉。对其中的青春期“动向”“情况”丶“小蜜蜂嗡嗡”,乃至作者设置的悬疑、抑扬,边读边发出会心的微笑。应该说,作者在驾驭题材,高低起伏铺陈情节,反对平铺直叙方面的功力确实不含糊。
许多优秀的小说丶戏剧读来都会令读者有“文似看山不喜平”之感,您是深得此句其中三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