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红土地纪事下卷 > 第十四章 赤岸中学

第十四章 赤岸中学

第十四章 赤岸中学 (第2/2页)

“那你们就坐在我的床上吧。”
  
  孩子们一叠声地说不,其中一个从书包里掏出一张报纸来,他们便笑着闹着,抢过来铺在地上,都挤在一堆坐好了。
  
  周老师是个得了侏儒症的人,我第一眼见到他。立即联想到的是“武大郎”,不过,马上就被我自己推翻了。挑着炊饼的武大郎哪会穿一身西装,带着一副玳瑁眼睛?
  
  我因为实在没有想到,赤岸中学语文教研组的带头人是这么个人,心里什么怪念头都有,我斜眼看看他,又赶快转眼看看那几个学生,但是,同学们都很自然,而且对周老师很是敬重。我也就尽量地安定下来,准备听他说话。
  
  周老师其实知道我在想什么,故意沉默了一会儿,让我的好奇心先乱蹦乱跳……
  
  “侬来插队前是几几届的?”他用纯正的上海话问了我第一个问题。
  
  “侬是上海宁?”我又一次吃惊不小,干脆心猿意马胡思乱想起来,一个残疾的上海人,他怎么会在这儿?
  
  “侬先回答我的问题,我会告诉侬的。”
  
  “老师,讲普通话,我们听不懂。”孩子们提抗议了。
  
  “我是六七届初中生。”我马上转用普通话。
  
  “所以,你的学习基础水平,其实只有初中文化。”
  
  这句不客气的话让我觉得他好严苛,心里一不高兴,就不知不觉地把他想成了《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了,当然,他比卡西莫多是正颜不少,文气也十足,但他没有高度,却还把别人说得那么扁。
  
  我轻轻“嗯”了一声,周老师马上就笑了:“你给高一(二)班上课,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他们这几个,还一再要求由你来接他们班的语文课。”
  
  这句话犹如一阵春风拂面,把我又吹温暖了,看着周老师,怎么觉得他有了一分可爱,对,他现在就像是《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的一个……我脸上的笑意是周老师意料中的反应。然后,他又来搅乱我的思想了:“可你只是讲了一个故事,教初中生合格,教高中生不合格!”
  
  我已经完全被周老师主控了,那颗心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不知道自己出落在哪里了。我脸上飘过的一丝阴云,他立即捕捉到了。
  
  他问我:“孙悟空这个形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我喜欢他的不畏艰险,正义凌然,不屈不饶,嫉恶如仇,哪怕被误解,唐僧念那个紧箍咒,他还是会一棒子把妖精打死!我们的榜样。”
  
  “这么泛泛而谈也是可以的。”
  
  “他是具有叛逆性的英雄。现实不一定允许这种人生存,但是,人又多么希望有这样一种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呀,有了他,一切人间不平都会没有。于是,作者吴承恩就把理想中的英雄写在了神话故事里了。”我也不清楚为什么,只觉得自己的灵魂被周老师搅得天翻地覆,实在不甘心,就这么逼出一大段话来了。这些话,在那时候是不太敢出口的,即便WG结束了,还心有余悸。不是被“迫”,我是不会说的。
  
  周老师微微颔首,接着问我:“看了鲁迅的文章没有?”
  
  “我有全套鲁迅的著作。”
  
  “孔乙己是个什么人?”
  
  “一个穷酸书生,后来被生活所迫,偷人东西打断了腿,不知去向。”
  
  “这是种什么人格?”
  
  这个问题立即把我问倒了。如果他只是问鲁迅笔下的那些人是什么人,我会回答得飞快,比如问阿Q是什么人,我会说“精神胜利法”,那么“祥林嫂呢?“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人格?那要深挖了。”我有点喃喃。
  
  “是呀!必须的。”
  
  我沉思了片刻,说:“他想‘学而优则仕’又不愿意下苦功夫学习,一心想考科举又考不上,大事不会做,小事又不愿做,把自己逼进了生活的死胡同里。是那种为自己贴个知识分子的标签,可只做了表面文章,身穿着破长衫,嘴里‘知乎者也’,其实什么也不是,就是个死撑面子的人。”
  
  “你的这番话说对了路子,虚荣心,死撑面子的人,实际事情又不愿意下功夫,往往人格缺失,成了社会多余的人。鲁迅笔下很多人物就是这种可怜之人,但是都必有可恨之处。”
  
  终于,周老师的笑意从他的深潭一样的眼神里冒出来了,“我知道你一定读过‘四大名著’,那么外国文学你读过什么?”
  
  “首先就是俄国文学,有普希金的诗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果戈里,高尔基,契科夫,还有托尔斯泰……”
  
  “请问你看了托尔斯泰的哪几本书?”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你知道有几个托尔斯泰?”
  
  我呆了一下说:“就是一个托尔斯泰呀。”
  
  这一下,周老师总算又找到了我的一个破绽了,他马上说:“苏联有三个托尔斯泰。你说的是列夫托尔斯泰,而写了《苦难历程》的是阿.托尔斯泰,还有一个是亚历山大……只是没有什么名气……”
  
  不过,我怎么越来越感觉他在考我?考就考吧,中学不需要一个文艺排练老师,他们需要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但是,他太苛刻了,他根本就是看不起我,把我当成了一个只会唱唱跳跳,一无所知的“白相人”。
  
  我的心里又顽固不化地冒出一个人来,法国大作家雨果写的《笑面人》,周老师好像又成了那个“笑面人”了,只是个矮个子的版本……
  
  我这个人心里想什么,嘴上一定会冒出来……“我也很喜欢读法国一些大作家的书,雨果的……”话已到了嘴唇上,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鲁莽了,赶快转弯:“……他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嗯,我还特别喜欢看巴尔扎克的小说,他十九岁就开始写作,起先是做了‘裁缝师’,拿人家的故事情节搬来拼拼凑凑,后来写了真正自己的小说《三十岁的女人》,以后就越发不可收拾,写了那个脍炙人口的系列:《人间喜剧》……”
  
  “我知道你看了不少的书,不错,”周老师又在把我跌下去的心潮拨动起来,“英国的莎士比亚,美国的马克.吐温等等,你应该……”
  
  “是的,我看过……”我毫不犹豫地点点头,本来想谦虚一点,现在只想把自己拔高,因为他在考我,而且,一根棍子正握在手里……
  
  “你读过《红与黑》吗?”
  
  “读过,法国司汤达写的,那个于连,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
  
  “你说说看,你是怎么认为的。”周老师明知我有点不乐,但还是很认真地“考”下去。
  
  “我不喜欢于连这种人,出身在下等人中间,利用自己的外表与好记性,利用上层人的勾心斗角中的矛盾,利用一些贵族太太小姐的孤独寂寞,就死命往上爬。”
  
  “那么你认为社会等级始终存在,而且没有办法有上下变化的可能?”
  
  “我只是不喜欢像于连那样的人。他为了野心,为了目的,失去了自我。悲惨下场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是被逼的呢?”
  
  “那就隐退,我最欣赏的是中国伟大的词人苏轼。”
  
  “他不是隐退,他是被贬了。”
  
  “嗯,是的,他的诗: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他的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就是人格。”
  
  周老师觉得有千言万语想说,但是,最后只是点点头,问道:“你怎么看待‘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
  
  我知道他又转到了于连上了,“人当然是向往攀登得越高越好,但是,那个于连总是用卑劣的手段,为了私利忘乎所以,就不可取了,而且,他在进入了上层社会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争斗中,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他就是个坚韧不拔地在精明钻营的野心家。所以悲剧的结果,不可避免。”
  
  “然而,苏轼在已经是个位高权重的人物时,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而且是一贬再贬,他真正地是在‘人往低处走’了!”
  
  “但是,苏轼就是在不断“落”下去,他的心理依然坚强,他就是个坚韧不拔、豁达开朗、乐观积极的人。”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周老师背起了苏轼的一首词……
  
  这时,不知不觉晚上十点已过,电灯暗了几下,好像要熄灯了。
  
  有个同学马上拿出一支腊烛来,在微弱的烛光里,我们的“考试”可以继续进行。
  
  然而,被烛光笼罩的周老师,那咄咄逼人的眼神缓和了很多,他好像不再是把“考试”继续进行下去,而是换了,是将“谈话”继续进行下去,因为,他讲起了自己的身世来。
  
  在烛光暗幽幽的氛围里,周老师给我们讲了他的故事。
  
  他的家庭在上海也算是富有的,父亲大学毕业,还接管过爷爷的遗产:一家小有规模的商店与一个公司。解放后被公私合营了,但父亲依然在做着管理工作,有一份可观的收入。
  
  周老师出生在一九四零年,是家里的老三,上面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后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然而,他们平静的生活被周老师这个老三打破了。在他七岁的时候,他停止生长了,但是,是在他已经十岁时大家才发现他有问题。请了很多医生,用了很多钱也看不好他的病,对他,父母都失望了,只有奶奶依然坚持要为他找最好的医生。渐渐的到了发育期,他的外形的奇特开始引人注意了,不管是邻居还是亲戚朋友都在背后窃窃私语,议论纷纷。他自己也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地方,非常自卑,脾气就大起来,一次与弟弟吵架,摔东西,让父亲大大发火,顺手打了他一巴掌,并把他锁在一个小房间里。他逃了出来。听到了父母与奶奶的争吵,都是针对他的,他们各有难处,但都有点嫌他。他心里一气,就出走了。后来的三天,他在大街上流浪,所有人的眼睛里都是对他充满了好奇与鄙视,他只好把自己躲起来,没有吃的,就喝路边厕所旁水龙头流出来的冰冷的自来水,又冻又饿的他,终于在一个墙角跌倒,再也站不起来了。
  
  他们家里明知道他出走了,也不去找他,一个给体面家庭带来非议和贬低的残疾人,让他自生自灭去吧。只有他奶奶一个人,天天在街上跑东跑西地找他。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清洁工,他告诉奶奶,你要找的孩子在那个墙角里睡着了。
  
  她看到孙子奄奄一息的惨状,忍不住老泪纵横。于是她下定决心,带着他来到了这片红土地上——奶奶的老家奉新赤岸。他一直是在赤岸中学读完了初中与高中,但是,不能考大学,一方面是不在户口居住地,一方面他是残疾人,大学不会录取。然而他在奶奶的鼓励和帮助下,读了许多书,与高尔基一样,是由“我的大学”完成了学业。他的母校,赤岸中学收留了他,并让他当了一名语文老师。但是,才执教了两年,**开始了,全中国的学校都停课了。
  
  那段时间,他与奶奶没有了经济来源,因为他们上海的家被抄,父母被dadao,他们正在扫厕所。哥哥姐姐已经成家,也过得很艰难,没有办法寄钱来接济他们。他一停课,没有了经济来源,不是因为有赤岸一村的老俵们轮流供他与奶奶的饭,他们早就饿死了。不过,他们的赤岸中学只停了三四年的课,就又复课了。
  
  “你看,我不也是被‘贬’到这里来的?而且是自己的父母把我‘发配’来的。上帝让我隐居在红土地上,也只有这里才允许我生存。”
  
  周老师不无感慨,“一个人只要失去了平常人所应该拥有的生理条件,他才会体会到,人世间生存的空间是多么窄小,多么艰难,多么不容人呀!还好,红土地上的人善良,他们对我好,把我当个人看待,你说,我对赤岸中学可以有一点马虎吗?”
  
  “听说马上要恢复高考了,这是很让人兴奋的事情。”周老师一脸放光,他一心要为红土地付出回报,最令他激动的是,这种心愿马上就会有实现的可能。
  
  我被他深深地感动了,也跟着激动起来,早已忘了自己可能会留校,也忘了自己的最后一着是回仰山,此时此刻居然在暗暗地思索,怎么样跟着周老师在赤岸中学好好做一番事业,为我们的红土地奉献一份努力……
  
  周老师他们直到12点,才不很情愿地走了,因为,也不是每一场“考试”到后来都会演变成了“谈天说地”的。
  
  我肯定睡不着,大脑在连续兴奋,想想那个考我的周老师,这么一个被家抛弃的残疾人,都还不断发奋,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他的身世听起来被他说得很轻巧,其实里面的痛苦,肯定就像是掉在万丈深渊里的挣扎,苦到已经不想说了。但是,他却赢得了同学们的爱戴与尊敬。我也不由得敬重起他来,他哪里是什么武大郎,笑面人,他就是个坚韧不拔、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超人!
  
  第二天,我牙齿上火了,疼得不行。不过还是坚持去办公室坐坐,想找周老师问问,他的奶奶呢,那个为了孙子,不顾一切地“自我下放”的老人家,还在吗?可我没有看到周老师,都说他去了教室。
  
  校长来了,他很开心地对我说:“周老师说你行,一个喜欢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他把一本备课纸和一本高一语文课本给我,“你安下心来吧,在我们赤岸中学做一个语文老师,比在高安师范做一个排练节目的老师,不知道要强多少呢。”
  
  我接过校长的东西,心里又是欣喜又是乱成一堆麻……周老师给我的考试成绩是“学习,学习,学习”,真是太精确了。但是,我却没有说话,只是愁眉苦脸地指指脸颊……校长笑了,“不要紧,等会让伙房帮你炖个蛋。”
  
  后面两天,伴着我的就是牙疼,备课纸上一个字也没有。然而,我们分配的消息却传来了,陈同学说他已经接到学校通知,留在了赤岸了。
  
  “那戴同学呢?他有通知吗?”我不顾牙疼,马上就问。
  
  “不知道,”他摇摇头说;“我的通知是奉新县教育局打电话来的。”
  
  我有点坐不住了,关键时刻到了,与每个人一样,心里还是期望自己能得到一个“高凳子”的。当然,也有可能分到“中凳子”或“小板凳”上,或者再不济……,就是再差的命数,也到翻牌的时候了……我想去县教育局问一下,便独自背个包走出了围墙,这是十几天来我第一次走出了校园。
  
  我东张西望地在公路边看有什么车,很巧,就在这时,一辆班车在路对面停下来了……我赶快看这边的路牌,或许马上有返程车去县城的?……
  
  “小汪,汪建华!可找到你了!”
  
  刚从车上下来一个人,对着我大声招呼,我一看就傻了,那不是游老师吗?他怎么到这儿来了?
  
  看我呆头呆脑的,游老师赶快过来对我说:“我是奉了何校长的口令,一定要找到你,把你带到学校去。”
  
  “我留校了?”
  
  “是呀,”不容我迟疑了,游老师就站在我面前说:“批下来了,是廖校长特地去地区请求,总算得到了三个名额。虽然大家都摆平了,但是,也怕夜长梦多,更怕有人捣蛋,对你封锁消息,所以,我是专门来找你的。”
  
  当时,我已经不会说话了,心里的感动是滔天巨浪,一个被人硬按到泥地里去的小人物,何德何能居然是校长派了老师来赤岸接我……
  
  我哽咽着说了一声:“谢谢,”有点找不到话说似的,喃喃道:“我去向这里的校长说一声……还有行李……”
  
  “来不及了,马上去县里的车就到了。你先跟我回学校去报到,这里已经管不着你了,办好手续再来这里取行李,和向他们道别。”说话间,车子就到了,我跟着游老师上了车。
  
  我有点恍恍惚惚,懵懵懂懂,来的时候像在做梦,现在回去时也像在做梦……只是眼下,我的心里有了一点变化,总觉得我欠了赤岸中学一个情,一个知遇之恩的情了……但是,高安师范学校这边的知遇之恩更是太重了,重得我脑子里都蒸空,只剩一个想法,我要怎么样才能报答重如泰山一样的恩情?……
  
  在车上,游老师说:“你留校后到我们语文教研组来,我来带你,比当排练老师强。”
  
  我毫不犹豫地说:“好的。”在赤岸中学,我已经参加过“考试”了,什么学科更重要,我也清楚了。
  
  因为是游老师,我就问了他,老二班的喻班分到哪里了?
  
  “他呀,真正一个老实人。”游老师感叹万分,“新二班有个女生活泼可爱,很喜欢他的憨厚朴实善良,他们的关系也很不错。女生的家在高安县城,可以帮助他留在高安城里工作。但是,喻仁民的上高老家,有个从小父母说好的妹子在等他,还有更重要的是他们公社要他回去主持工作。他二选一,选了‘拿工资回山乡’了。他是默默地履行了自己原先的诺言,可是,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
  
  我没有话可以说,因为自己好像也有过这种“雄心壮志”,不过是把它放在最后一着……,牙齿又在隐隐作痛了……
  
  等我回到高安师范报到,并又一次来赤岸中学拿行李时,正好是周六的中午。学校又只有一个空空的围墙了。
  
  我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后,心绪波动得厉害,我怕赤岸中学的寂寞,可我又怕失去赤岸的热情;我来的时候心里全是怨,可走的时候心里全是情……人呀人,我总是在做一个无用的人,多愁善感,不下不上,当机难断……
  
  我拿起笔,撕下一页备课纸,想给周老师,校长,惠芬,陈同学,还有高一(2)班的同学们写几句话,可一时话太多了,堵在了一起……最后,我只写了两个字:“谢谢!”
  
  我走了。
  
  在赤岸中学这个地方,只是呆了十几天,竟然在我心里留下了千丝万缕的痕迹。别看围墙里是空空的,可是我却觉得在这里面,有我最无奈的时候的心路经历,有那场最有意义的“考试”,还有那个身体是侏儒,然而精神是巨人的周老师……
  
  那天晚上,我到了凌萍家。与她告别的谈话,滔滔不绝,竟说了一个晚上。她的妈妈很吃惊,说女儿对什么人都爱理不理的,原来也有那么一个知心人。
  
  她告诉我,家里给她介绍了一个男朋友,刚从部队复员回来。什么都准备好了,大概春节就会办酒宴。我告诉她,维琪的男朋友也确定了。
  
  “那你呢?”她不无关切地问我。
  
  这一毕业,等分配的尘埃一落定,同学们都很快要成家立业了,可我还是……已经27岁的我,似乎有了危机感……
  
  “大家都说我们三班的……”
  
  我马上就摇头,每个人在选择要一起生活一辈子的人,想法是不一样的,我需要的是一种安全感。
  
  “有个人在我心里已经酝酿很久了,只是……”
  
  “谁?”
  
  “是老二班的,因为老二班虽然同班只有半个学期,可是,给我的都是快乐,而新三班,有三个学期在一起,却给我的都是动荡不安。”
  
  “哦……”凌萍有点吃惊的,她与维琪一样,都没有觉察出来,我的心有所属是谁。其实,不光是她,很多人都在观望,我留校了,好像一个已经坐在“高凳子”上的人,她会选择谁,会备受关注。
  
  “蔡新华。”我吞吞吐吐地说了出来,这是我第一次把心事说出来了,有点犹豫,也有点胆战心惊……
  
  “你们早就谈了?”
  
  “没有,我现在告诉了你,可我并不知道他分在哪儿了?他在想什么?”
  
  “好像他就是高安的知青,应该就是分在高安。”凌萍非常坦爽的人,“你回到学校后就可以打听得到的。我祝愿你心想事成。”
  
  “嗯。”我对凌萍说这些话的时候,蔡新华还只是我一个老二班的同学。我总会做不和时宜的楞大胆,这种事我也敢说在前头。当然,说好以后,我的心就坦然了,即便没有把握,可我也有了一个方向……当时,我一点也没有想过,如果?万一……这不会让我很尴尬?
  
  ***************
  
  耿坚编审评:
  
  这章内容很“抓人”,读者与主人公情感起伏同频共振,忧喜同享。为什么能这样?这同本章内容的两个特点有关:传奇性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传奇性之一:汪书记遭众人孤立,但毕业文艺演出还是照常进行了。这个情节昭示出那个年代的人的性格特点,虽免不了有个人利益的打算和计较,但还是有大局观的。这符合历史真实。这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有些“奇”了。此事如发生在今天,就是另一种结局另一种写法了。
  
  传奇性之二:比较起来,传奇色彩更浓的是何校长派游老师跨县接汪回校。廖校长去上级部门争取名额不奇,但为了防夜长梦多发生变故而派游老师专程接汪就有“奇“的色彩了。小说中对廖校长着墨不多,但寥寥几筆,一个儒雅君子丶任人唯贤的正直干部的形象跃然纸上。不论亲故,不讲派系小圈子,唯以才德论人丶用人,塑造这样的干部形象于今天有现实意义。
  
  心理描写在本章占了较大篇幅,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
  
  从走出校门时的五味杂陈、脚步沉重,到痛苦地接受換校的事实,到在赤中围墙中的寂寞、浮沉、挣扎想回仰山,到游老师接到她时的哽咽、感恩,这一心路历程都是真实的。唯其真实,所以感人。
  
  同身体是侏儒,内心是巨人的周老师的交流互动,更是在内心独白中推动的,环境烘托也到位。对话的诗性色彩和思想深邃度都让读者读来直呼精彩。
  
  但将好文秒今古
  
  不与俗人论有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