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红土地纪事下卷 > 第十五章 水落石出

第十五章 水落石出

第十五章 水落石出 (第2/2页)

现在这个张主任,我对他的仇视是抹掉了许多,是我“失约”在先。但是,我冷静下来后想想,从这么一件事也可以窥见一个人的灵魂……尽管他的心里有的是墨黑的东西,而且还会继续涂黑我……可我却坚定起来,不愿意与那样的人去和解……只是,我有机会做了一个明白人,以后,我就那么冷眼向洋,看着他,去捣乱吧!
  
  当然,我对自己的自责延续到现在,我人生的坎比别人多,而且会稀里糊涂地在同一个坎上跌倒几次?用头破血流的教训来扪心自问,……就是因为我对世俗凡尘的不了解,基本人心的不了解,对中国这块土地上几千年的习惯势力的不了解……我想起来抄《红楼梦》,有一句金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呀,小小书生意气,哪里懂得“人情”的重要呀!
  
  留在学校里后,还暂时没有固定的课,我每天都在房间里练弹琴,练声乐的气息,开腔……还借了一本《和声作曲》来“啃”。
  
  正好七八届文科班剩下几节音乐普及课没人上,艺术组就排课表,让我去上课了,也可以说是去锻炼锻炼。
  
  那个地下音乐教室我熟悉得很,彭一叶老师与庄之梦老师的身影刻在我的脑子里,只是此刻,我转变成了老师了。还有,我习惯了弹风琴,这下也得转到弹钢琴上。好在我也有小时候跟在宛章、恩兰后面撮来的一点儿功,用上去正好。心和手指都没有吓软了……不管怎么样,我没有出洋相。
  
  如此的一锤炼,我才从学生、留校生的“蚕壳”里爬了出来。
  
  放暑假了,迎来了久违的高考,招生工作开始了。我们这些高师的三批毕业留校生,不管自己是怎么进来的,也都投入了准备考别人的工作中去了。
  
  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一个随着中国准备大变革的开始,国家所做出的第一个大动作,为后面的“改革开放”吹响了“冲锋号”。
  
  如果说过去是一切以“jiejidouzheng”为纲的做法,把中国人的人格都“培训”成了一个样式:每一个人都小心翼翼地蹲在地上……有某个人想站起来……立即会有一群人去“斗”他,用“左”的“右”的,“正”的“反”的等等莫须有的名堂去训他,再几棒子dadao,叫你不得翻身……然后,人们又再无可奈何地一起蹲在地上了……
  
  那么,现在非但没有了这种可怕的“管制”,上面还正在号召大家可以站起来,把“自我”还给你,让你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个时段的人们正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是想站起来,做好自己……胆子大的,非但已经站直了身体,活动着筋骨,就等那一声号召,要飞跑了!
  
  那声“号召”还没有来,中国历史上很辉煌地宣布“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在酝酿中,现在还是七月份呢!可是,觉醒过来的人们真不少呀,听说来报考高安师范的人就有上千人。
  
  我们当然“蠢蠢欲动”,都想报名考大学。学校马上宣布,刚毕业的“工农兵”学员,要有两年工作经历才可以参加今年的高考。
  
  瞧,要想站起来,也不那么爽快,但是,“道路还有曲折,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从此,中国要有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了,我们小百姓也在体会一天一个样的不同,潜移默化,推陈出新:……我们学校的两个工宣队走了!我们学校的高考准备好了!我们学校的扩建蓝图画好了!
  
  七月中旬,我与那个艺术组的邢大隆老师去奉新和靖安两个县做面试工作。
  
  当了考官的我,坐在那儿,看着一个一个考生来表演,有的人很自信也很自如,有的人却很勉强尴尬,还有的是战战兢兢,不知在做什么……我心里不是滋味……如果要我来参加这种考试,我一定考不取……我对着考生很和蔼地笑着,鼓励着,……后来考取入校的学生,一提起我那时的“婆婆心”,就表示很有感谢之意呢。
  
  那个邢老师,一本正经,严肃加严厉,还不断教导着我。我知道他高傲的自信心来自于什么:他是大专生。虽然“工农兵”的头衔是一样的,可他还是头仰得很高。尤其是他娶了七六届的一个女生,一个漂亮的上海知青,就更了不得了,连他的衣角都有了“风声了。从他那似笑非笑的表情里,和他走路的一步三摇的姿态里,我早已感觉出来了,在新的形势下,他,大专生可以“横扫”我们留校生。
  
  这个假期我没有回去上海,忙着许多的琐事。很快开学了。
  
  新学期我的教学工作是:班主任,带一个60名学生的文艺班,40个学生是表演类的,20个学生是美术类的。
  
  我可是做足了一番功夫,拿到学生名单后,第二天就把六十个同学的名字背出来了,在开学报到时,见一个,叫一个,还知道有两个上海知青,一个是陆同学,考入表演组,一个是司同学,考入美术组。
  
  我一周要上文艺班四节排练课,其中包括舞蹈排练。而教材是没有的,自己编写。
  
  一开始,刚考进来的学生很听话,我站在讲台上,下面黑压压一教室的人,居然无声无息,听我一个人“演讲”。我也准备充分,加上有了说相声的基本功,不管怎么样,把那么两节班会课说得热气蒸腾,还是混得过去。
  
  后来,新鲜的话说完了,班里的事情却积累多起来了,我才时时觉得自己有点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排练课内容,我可以自己定,一周两节表演基础,两节舞蹈基础。就这么,我的半艺术性质的职业生涯,哪里由得我分说,还是从事了,而且是勉为其难地在进行着。
  
  同时,我还在寻找班里分出去的同学们,特别是蔡和维琪。
  
  维琪很快就找到了,她调进了高安县县委知青办,专门负责知青的来信来访工作。她听说我终于回到了学校,也在找我。
  
  我们再次相见,好兴奋呀!因为大家最终都回到了高安县城,以为今后又可以天天在一起了。其实,后来才知道,学生时代一过去,简单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再也没有了,参加工作就代表进入了社会,而社会里的繁杂不会让你再有那种情调:女同学们手挽手,在浮桥上溜达的欢乐;在大街上、商店里浏览时没心没肺的痛快;和在寝室里悄悄私语的舒心了……
  
  我们各自倾吐这分别的几个月,她告诉我,罗老师为她介绍的对象,王西林请他父亲帮忙,才把她从新街公社中学“捞”了出来。她的一句真心话道出了我为什么也千难万难,最终不愿意选择回仰山的心事: “我们上高安师范读书的知青,算是落实了上调政策,结果又回去了插队的地方,这种失落感还是能憋在心里的,而那些被人笑话的风言风语,不呛死你是不会停下来的。”
  
  那个周末,也就是星期五的下午,我刚上完舞蹈基训课:“站台”与七个芭蕾手位与中国古典舞的五个手位与变化,一身疲劳地回到房里,我们班的民歌手玉蓉来了。她与我说着话,却透露了我一直想听到的一个消息:“我分在祥符的杉林中学了,离高安城只有十二里。说是我们班老杨与李颜早就分在大城中学,祥符公社还要下去二十里。”
  
  “我知道大城,是在奉新去南昌与高安去南昌的一个交点上。我从奉新来高安就得经过大城那里的。”
  
  “是的,我还听说了,一班的蔡新华这个学期也调到了大城中学。”
  
  我一下子眼睛亮了,原来他去了大城……我得尽快找到他,不管怎么样,也要弄一个“水落石出”呀。玉蓉也好像心事重重。那个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已处在关键的年龄阶段了,当然会各怀了许多心事。
  
  ***************
  
  耿坚编审评;
  
  您所谓“白描“,其实是最接近真实的文字。《高安》是自传体小说,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作为背景和小说中人物原型的。所以,小说的情节充滿了真实感。真实感有温暖的和冰冷的之分,本章揭示的張主任的丑恶嘴脸情节属于冰冷的真实感一类。这部分冰冷叙事与之前激情的,抒情的叙事,形成拼图般的立体美。请注意我这里用了“立体美”这个词。我在这里运用辩证法的联系观点来看待小说,把冰冷叙事同之前的温暖叙事联系起来看,从暗黑中寻出美感,否则,“水落石出”便只剩下恶心的感觉了。
  
  您说到转折点,这确实是转折点,是书生到社会人的转折点、从书生意气到获知社会兇险的转折点。
  
  莉萍的话使主人公的灵魂受到一次暴击,这是人生中若干次灵魂受暴击的第一次。一个有信念,追求人生意义的年轻人从中获得启迪,进步的背后是眼泪有时甚至是血泪,但人总是要进步的。
  
  “水落石出”以下有两个自然段,现在的写法是对自已进行灵魂拷问:人生道路上的坎坎坷坷都是自已制造的;我有机会做明白人,可以冷眼向洋了。这两段文字不够“经济”,文字不少但思想容量少。如能从水落石出悟出些积极的东西,如:光凭书本知识是无法立足社会的,从此要将《红楼梦》里金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来要求自己了。再如,虽然身处现代社会,但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习惯势力是根深蒂固的,在单位里,经营上下左右关系,始终比干事重要得多。如此,则转折点就成了起跳板,小说的精神底色得以提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