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拼搏
第二十七章 拼搏 (第2/2页)可是,牺牲了儿子的“缪乌”了!
我怎么也说不明白,无言以对,任凭那“红白蓝”的情绪复杂搅合……一瞬间,“五颜六色”的想法就被我塞满了心境。
他接着说:“姆妈也有变化了。她后来常常去接伟伟,把他放在小推车里推回来,路上总是给他一颗话梅糖。伟伟也对嗯奶亲热很多了。”
还有什么可以讲的?如果我不在外地,什么“缪乌”的误差都会没有。我自己也当然不想要儿子叫我“阿姨”,那是我与儿子的一个“缪乌”。突然,我记起来了,我不是有办法让儿子的“缪乌”减少吗?于是,赶快把那本《伟伟的书》拿出来,递给蔡说:“多看看这个,儿子是我们的理想。”
可是,蔡随手把它放进了抽屉里,“有空再看看吧。”于是,我一脑子的“艾弥尔”教育便被束之高阁了。
蔡说他本来这次立了一功,可以提升为车间副主任。不过最后提名是另一个技术员。因为车间杨主任与他一样是生产型的,而车间领导班子需要技术型人员。看来,在蔡的单位,排队商调回上海的人员名单上,我依然是排在末尾,可以回来的希望遥遥无终期呀!这次蔡虽然竭尽所能了,还只是铺上了半块石头。
不过,当这次的假期过完,蔡给了我一个惊喜,他的努力还是有回报的,工厂给他半个月的探亲假,他与我一起带着儿子回去红土地了。
儿子一路上给了我们很多欣喜,他的托儿所经历使他不怕陌生人,给人敬个礼,拍个手,做个表情都很可爱,旅客们笑着说:“都说笃胖倪子好,你们就有一个。”
到了学校,小黄开着吉普车来接我们了,“蔡大哥和小侄子来了,小黄叔叔要给你们接风。”
他真的又摆一桌酒菜,“快乐单身一族”除了许章没有来,其余的都来了,听说许老师春节结婚了,他的新婚妻子是他家丰城煤矿的人,看来“业余”单身汉开始增加了。
我给小黄一包上海小吃,他不要:“别见外,我们自己人不用客气。倒是新领导来了,你们要去拜访一下。”
希涛亮走马上任,成了高师第***。
蔡说我们一定得去,那是为了谢谢他曾经帮助过蔡调到大城中学,也是因为蔡突然“逃走”给他造成麻烦,更是因为他调到了高安师范,希望他不要为难我。
我们去拜访了他。只记得送了他两斤上海的毛线,在那个时候还算是珍贵的礼物了。他依然没有什么笑意,但是看得出,神情缓和。他的妻子高兴得不得了,就把礼品都收下了。
蔡这次携带的香烟也有了变化,除了国产的还有外国货“登喜路”、“良友”什么的,到处发发,他也成了半个“纵横家”了。
小金是最开心的,逗着伟伟要他叫阿姨。我笑着说:“我也被他叫阿姨呢。”
“为什么?”
“他只认识阿姨却不知道妈妈了。”说着,我便顺口一句:“你以后不要找两地分居的男朋友,那种日子不好过。”
“我?”小金推了一下眼镜,脸红了,“哪儿有机会呢。”
这让我心思一动,想到了我们“快乐一族”……“有那么多的单身汉,多好找。”
等蔡带着伟伟回上海后,我们这一族的人就起哄,簇合着小金与周畅翔,他们好像志同道合,很是般配。有了这么一件好事,“快乐一族”的活动就更频繁了,让我这个“业余的单身汉”,常常会忘了与儿子离别的痛苦,心情舒畅了不少。在我的记忆里,这段时间成为我在高安师范最清纯无邪的一笔。
希书记也有一个功绩,他进高师后就给全体教职员工配备了罐装煤气。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我们在一起聚餐就更方便了。
天又渐渐热了,六月三日那天一早,我无意间走过学校旧教学楼的门洞,发现那块记事黑板前有一个人在抄写一份通知:
省教育局发:今年高考招生有教师本科生班,四号开始报名……
我的心猛地跳动一下,立即激动起来,停住脚步站在他背后,看他继续写下去……
他感觉到了我在关注,却不写了,还拿出一块擦子,把通知又全擦了。
我急着说:“你怎么不写了呢?”
他居然连转一下身打个招呼都免了,径直走向楼梯,回他的办公室了。
我马上跟着去了楼上校办,问他们:“是不是今年高考招这种班,超过三十岁的人可以报考了?”
“是的,”办公室高主任答:“大专为起点,考本科。”
毫不犹豫,我马上说:“我要报名!”
“可是,我们学校不准备参与?”
“那我怎么报名?”
“不知道!”
高主任的这个“不知道”很残酷,我只好失神落魄地走回自己的宿舍……
路过以前小韩老师的房间,发现门开着……这间房分给了从宜春师专来的新老师,翟丽。她难得来这间房坐坐,每天上班会开一下门,下班就回家,所以房间几乎是空的。我与她聊过天,她是个数学老师,人很随和,非常容易交往。
又是语文罗老师告诉我,她是高安县翟县长的女儿。语文教研组的信息流通能力,探索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总是不一般。罗老师把她在语文教研组的“得利”常常会“分红”给我,谁想到,这次的“红利”对我来说是大大的超值呢!
我看到翟老师的房里堆了行李,就很奇怪地走了进去。
“翟老师,你搬来住了?”
“是的,”善良的县长女儿一点也没有隐瞒我,她很爽快地告诉我说:“我报名了高考教师本科班,在家里静不下心来复习,暂时住在这里一段时间。”
这不是上帝又派了一个“指路明灯”来了吗?我激动得用一点颤抖的声音问她:“你在哪里报名的?……高师说不参与……”
“是的,我是在隔壁高安二小那儿报的名,县里专门设了一个报名点的。”
“谢谢你,我也想报名,报英语专业。”
“有英语专业的,这次一共有五个专业班,”原来她都知道,还给我热心地介绍起来:“一个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专业,第二个是江西师大外语系英语专业,第三个也是江西师大的生物专业,第四个第五个都是江西教育学院的数学系和物理系。”
“太棒了,我马上去报名。”
“是要马上去,明天就截止了!”
原来不是四号开始,而是四号结束报名!这个写通知的人真是诡异得很。但是,我还是幸运地遇到了好人!
我赶过去报名,谁知又碰到了“顶头风”,他们不肯给我报,说是高安师范不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我急了,争辩道:“高安师范说不参与。”
“那不就是要你们不报考吗?”
“不,”我一急就不顾一切,“翟县长的女儿在你们这儿报名的,她告诉我的。”
这张“虎皮”一扯出来果然有用,他们叽叽咕咕互相商量了一下,就让我报名了。我终于可以有机会去拼搏了。
第二天,翟丽温和地把我责备了几句:“你怎么把我扯出来了呢?”
“对不起,我实在没有办法,”我很抱歉,也很无奈:“不然,他们不给报呢。”
还好,不是什么“官二代”都那么高高在上的,我遇到的她,就是我的贵人呢。她笑一下,便埋头复习起来。
我也回到房间去开始了我的拼搏。算一下时间,只有四十二天。算一下考试项目,一共七项:第一项,英语120分,第二项,英语面试100分,第三项,语文100分,第四项,数学100分,第五项,政治100分,第六项,地理50分,第七项,历史50分。面对这么多的复习课程,时间有限怎么够用?而且我还要上课呢,马上进入复习应考阶段,出考卷改考卷……所有其他活动都必须停止!
我首先向“快乐单身一族”请假……不过与小金一起吃饭还得继续,因为她是我的指导,然后与徐平讲好,一周安排一个小时,他教我数学,还有一个历史老师,我也与他订好时间,听他给我讲一遍中国通史。周畅翔帮我借了一本书,在他那儿我也要放几个小时……
除外,还要每天休息五个小时……
其实我还有一个任务,是许章老师要我给他们文艺班排一个舞蹈,《红珊瑚》,我都编好了,只教了一节课……我只好抽出一个小时来,教会了许老师,让他去排练了。
我从早上五点不到就起床开始看书,忙到晚上十二点才睡,所有复习课程的分配是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的,当然,用在英语上最多,一天六个小时……
学校不让我报名,或许有他们的道理,一个工农兵中专生想考大专为起点的本科班,又是唱唱跳跳的文艺班出生的人,考得上英语本科吗?这不是想一口气飞上泰山吗?谁会信呢?!可我就是想试一试,并不是想登泰山,而是籍此机会来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然而,我这么“又是呼风又是唤雨”地去报名,使得我的这次拼搏又站在了悬崖绝壁上了,不成功的话,再一个“考不取”的坏名声,一定会让我掉入万丈深渊!
我只好又拼命“背水一战”了!
可是,拼着,拼着,身体却不允许了,我的牙齿痛了……而且心越急牙越痛,痛得头脑也发痛……我用“风油精”浇在牙齿上,只要有一点缓和,马上就又拼命……这种用风油精止痛的方法,持续了半个月,用完了好几瓶这种并不是治牙的药,牙齿的神经才终于自己烂断了。
后来的二十多天,我越睡越少,没有办法,与时间赛跑,要掐着分分秒秒……我早忘了自己是个人了,已经变成了为考试而日夜转动的机器了。
“机器人”瘦骨嶙峋,“衣宽三寸浑不知”,本来一百十来斤的人,只有了九十一斤。
我的“快乐一族”的朋友们都关心着我,小黄给我烧过红烧肉,油炸麻雀等。徐平给我讲数学,但是他说:“你得做题目,光是听懂了不行的。”历史老师,他可以把历史事件背得溜熟,连年月日都一大串说出来,我真想借他的脑子用用,说实话,有他这么一脑子的“历史”,我就直接报考华师大了……
我的高考指导老师们中间,特别认真的是小金,她给我分析题目,把她考试时的体验说得更细更透彻……
中间,还发生了一件事,莎莎害怕地告诉我,晚上有人敲她的房门。
我说:“你把床搬到我房里来吧。”
可她怕影响我,没有来。但是,隔一天,那个神秘的人又来敲她的窗了。
没有办法,她的外婆来了,又把她接走了。外婆这会下了决心,告诉我,她要把莎莎接在身边,她还有一把老骨头在,可以护着她。
我特地化了珍贵的一小时去送她们。想想人生多奇怪呀,怕“阿格力”却又更怕“倾国倾城”。我那三个美丽的妹妹,小翠,小芳,还有莎莎,怎么都命运多舛,美丽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好运。还是古话说得对:家有薄田丑妻,无人觊觎。
可是我,不还是得去努力奋斗?这好像不是上帝说了算,而是生活不会放过任何人的。我这块“薄田”也好,“阿格力”也罢,在这个世界上想有一席做人之地,就得拼命!
终于,我这个只有骨架的人,拼到了7月13日。我们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去南昌参加高考了。
我们高安师范这一行出征有四人,原来还有余英,她的眼睛才治好,但是,也得去努力争取今后的一席之地。另一个是个小男生,高师留校的生物老师。他们怎么报上名的?我心里咕噜了一句,可没有精力去分心闲事了,就让他们的报名成个谜吧。
到了南昌才知道,应届生高考已经结束,后面是我们专升本的考试。
这次是国家第一次采取的措施,要让工农兵大学生的“大专头衔”换一下,创造了这个机会,凭你们自己的努力,跨上本科生的台阶。所以来“撞大运”的人是人山人海,参加这个考试的人比应届生还多。
江西师大是个主要考点,外面周围的旅馆全部客满,只有地下室了。那种时候,根本想不到舒服不舒服,叫我们“下地”就下地吧,地面四十二度高温,地下还凉快一点。谁知下面蚊子多得结团。
我与翟老师共一张床,把蚊帐放下来,然后就安安静静地坐在里面看书。只听见住在外面一间,一人一床的余英不断地扇扇子,叫着“热呀!热呀!”
热是真热,只是我与翟老师的心都在书里,对外界已经无知无觉,犹如入定。
7月15日,第一天上午就考外语。我的考试教室里坐满了人。让我吃了一惊的是斜前面二排竟然坐着邹金韦。他对我笑了一下,紧张让我们都没有心思说话。
英语卷子是八开大张的纸,订了一本,大纸的正反面密密麻麻都是题目。
监考老师说,考英语专业的十二张纸都得做,非英语专业的,只做前面七张。
我埋头苦干,好在准备充分,前面部分没有困难,难的是后面五张。但是,我还是做完了题目。抬头一看,教室里没有留下几个人了,也不去管它,我还有点时间仔细检查了一遍,等着铃声响起才交卷。
邹金韦与我一样,拖到最后才交。我说:“看来我们落后了。”
他厉害,马上笑着说:“我看到周围几个先交卷的人,卷面都是空白的。”
我们也来不及多交流,又要准备下午的考试了。
下午考数学。这数学卷子没有规定非数学专业的考几题。但是,题目都是大学数学专业二年级的题目,我只做对了一题不等式。后面的题目写了一半就是答不出来。后来听说都得用微积分做,才解得出来。
有一件事很有趣,与上午相反,我们英语考卷做满的,下午数学考卷空白很多。而那些考不出英语卷的,数学卷却做满了。后来才知道,那些数学专业的大专生玩一个考试花招,他们知道靠拼数学一定会输,就想用数学的相对高分来抢英语专业的名额。
第二天上午考政治,下午考地理历史,
第三天上午是语文,这也是个关键的科目。而且,因为没有时间,在四十二天里,我没有花一分钟在语文上,硬是想拼拼自己的平时积累。对阅读理解,我以为自己很在行,等看到题目就傻眼了,要么是模棱两可的选项,要么是非得背诵的内容,要么是很偏的一篇什么文章,让你分析……原来也是选择了大学二年级的考题。
最后一题是作文,题目是“松绑”。大概要我们结合现在的形势写改革开放的意义:“大锅饭”把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把人们的手脚都束缚起来,而改革开放就是要打破这种模式,让人们彻底松绑,对于如何松绑?如果你在文章中提几个建议,分数必定会很高。
可我偏不,自己写一条路子,从分析这是个选择判断推理题入手,“松”还是“绑”,在各个历史阶段的认知都不一样。最后还好,我提到了一句:现在正处在改开的选择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判断推理呢?……
我这个人一辈子很艰辛,也许就是想有自己的东西,也不管它对错、好坏,就是一根筋地自我“创作”。这不?我写得另辟蹊径,让我的语文分数会不会有点摇摇欲坠?我是从模式里自我“松绑”,可改考卷的老师会给我“松绑”吗?
不过,我与皱金韦都有个共同的信念:坚决不放弃,考到最后!只要都考了,就有希望。于是,下午,我们去面试了。
听说,全省来参加这个英语专业班考试的人有七百多个,而最后留下来口试的只有两百多人。不过,也听说了这个班只招三十人。
难呐!过五关斩六将,我终于走进了最后一关:面试的教室了。
前面坐一排面试的老师九个,离开五米孤零零放一把椅子。一看这个阵势我就赫住了……
“Sitdown,please!”主持老师笑着说:“Don”;tbenervous!”(别紧张!)
我听懂了,这些口语我也常说。“Thankyouverymuch!”然后,他们一人问一个问题,我还是对答如流,因为都是一般的面试提问。
主考请我到另外一张桌子那儿去。他们给我一张纸条,上面有一篇英语短文,我读过,是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上的。但是我疏忽的是平时只读文章并没有注意下面的练习题。考试老师收走了纸条开始提问,五道题中有一题我答错了。这让我心痛了很久,因为每失去一分都是危险,二百多个人中只有三十个幸运儿!
当我汗淋淋地走出考场时,还是觉得心情放松了许多,犹如孙悟空刚从五指山下跳出来了一样,一个多月的拼搏,我终于完成了,“五指山”可以暂时卸掉了。
邹金韦比我先完成任务,他没有走,在等我出来。两个从文艺班毕业的人,而且还是一个班长一个团支部书记,竟然在另一个考场碰到了,并一起参加了考试。这次的考试难度又非常大,出题人把大专起点放在了所有科目上,能不能考进去,没有一个人说得准。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可想而知有多么地沉重复杂!
邹说:“你一定可以考得进,我不行。”
我说:“我根本没有把握,数学都做不出来。”
“是呀,”他叹了一口气,“看来要明年再来考了。”
“这种班明年有没有还不知道。”
“教育学院每年会有。”他知道得比我多,他还告诉我,他有个亲戚在江西日报社工作,帮了他不少忙,曾经介绍他在大学里进修了两年的英语。后来他就从上高县的蒙山中学调到了上高二中教英语了。
“那你要比我好多了,”我知道中学的教学比我们高师普师英语课要严格多了。”
因为对这次考试我们都太没有把握,很快就言尽词穷,各怀心事回家了。我是直接回了上海。
当我抱着儿子敲开妈妈家的门,妈妈流眼泪了:“一根竹竿上爬了一个小猴子,你们怎么都瘦成了这样!”
七月份我放松心情休养了一下,进入八月就紧张起来,心里总觉得有猫爪在抓呢。
到了八月中旬,普通高考的成绩单出来了……我那儿一点动静也没有……高考学子们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出来了,可我那儿还是静悄悄的……我的心就沉入了谷底……
又一次失败对我意味着什么,我太明白了!万丈深渊要自己跳下去!可是,我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呀!
蔡不断安慰我,“饭总是有得吃,怕什么,就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有我呢,你吃饭,我喝粥,也要把你与儿子养活了。”
本来我的焦虑是憋在心里的,被他这么一说,都从眼睛里喷涌而出……
八月下旬的一天,我已经绝望透顶的时候,晚上九点,小木板门被敲响了,“电报,电报!”
***************
耿坚编审评:
本章书写历史变迁中的高安师范和高师人的命运。这里说的历史变迁,是指正规大学本科生进高师和工农兵学员“考本科“。
作者采用的是一种回望的视角,语言风格一如既往,从从容容丶絮絮叨叨地进行叙述。有意思的是,本章内容可以分为反差极大的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作者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向学校生活的日常,以平和且真挚的笔触去书写朴素凡常的人丶事丶物,诸如小黄的豪爽仗义,乒乓球“擂主”赛,“快乐单身一族”的聚歺,小金的生活上低能和专业上强势,莎莎的“倾国倾城“,小金带我做喇叭裤和给我科普法治,还有,对儿子的“相思”和儿子唤我“阿姨”,等等。这些“元素“营造了作者称之为“这段时间成为我在高安师范最清纯无邪的一筆”。在我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此,这一部分里显露的是凡人小民的人生起伏丶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以及作者赖于立足的高安师范在时代洪流中的变与不变。
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的气氛截然不同,读者读来感觉像是跟随女主人公的脚步从开满鲜花的山谷跃升到峰顶抡刀与命运之神对决,女主人公经历了一场命运之战丶巅峰之战,连我这个经历过自然灾害时期150个高中毕业生仅1人能升高校的残酷的高考的人都为女主人公揪心,屏息静气阅读该部分,惊讶于女主人公生命的爆发力和生活波澜。小说由此形成跌宕起伏之势。不知作者是否意识到,作者在这部分里深度挖掘女主人公人性的光影,完成了女主人公富有人性张力和魅力的小说人物的形象塑造。
如果我们能辩证地看,就会看到,在时代社会的浪潮之前,有一类人崛起与成长,另一类人颓变或躺平,这是生命的自然形态。可喜的是女主人公是前一类人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