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第1/2页)写了《红土地记事》的上半部,我心里是不踏实的,因为红土地对我的情义在高安师范还有十年呢。
于是,我又开始写了《红》的续集——“高安师范那些事”。
奇怪的是,我写好了“插队落户那些事”后,心情非常轻松,而完成了“高安师范那些事”后,却陡然发现自己很沉重。
或许,由于我是从高师离开红土地的,心里含有太多的不舍,愧疚和依恋;或许是由于我的人生轨迹,在高师那段时光里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生死攸关;更或许是我的笔越写越笨拙,词穷和滞重……
可以肯定的是,我勇敢地把自己的灵魂抽丝剥茧,放在了众人面前了,但是,与我同行,交集和摩擦的人是否愿意被我带了出来?
当然,我对于他人都是蜻蜓点水了一下,希望不要伤害了朋友们。
每个人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与精彩,只是我在平凡生活中,多耗费了一点精力而已,现在我写了出来,会不会被人嘲笑自作多情,是闲得无聊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完成了这十七年的回忆,完成了对“红土地”深深的思念与感激,完成了把胸中块垒的放下,和对恩人们与朋友们的感谢。
在我青葱岁月里,每一个关口都有贵人相助,朋友相携:插队时像自己父亲一样的石队长;帮助我走出大山,留给我一个高安师范名额的小闽老师;后来在高师读书,彭一叶老师独具慧眼,提名我留校;何校长,每每出手帮助;廖校长和柯医生在我几次关键时候的关怀与助我一臂之力:游老师总是在我迷茫之时点起一盏灯;在赤岸中学实习时,对我一夜考问,有知遇之恩的周老师;那个救治我,并为我出色缝合伤口的外科医生;给我拍电报的江西师大的老师;我的大学论文导师赖老师;还有那个宜春地区给我放行的人事科长,……这些人的恩情一直在我心里,让我不吐不得已为生!如今写出来,我得到的宽慰就可想而知!
有些付出是具有好几个价值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等,而我的这份作业,就是追求一个自我安慰的价值!
江西高安师范是个有百年历史的学府,我也有幸在高师学习、工作、生活了十多年!那些年正好都是中国在转折的关键阶段,从WG的混乱中走出来,走向经济建设,改开的大道上。社会许多重大蜕变我都是在高师经历的,那许许多多的、我没齿难忘的曲折痛苦的磨练,让我也随之成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