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边关真相,探子回报
第162章:边关真相,探子回报 (第1/2页)第162章:边关真相,探子回报
铜钱倒下的那一刻,萧景珩没动,阿箬也没动。
屋里静得能听见灯芯爆了个小火花。那枚“天启通宝”正面朝上,像是个不讲理的判决书——活人回来了,死人没来。
半个时辰后,南陵侯府角门吱呀一声推开条缝,一个浑身泥水的人影踉跄扑进来,膝盖一软直接跪在青砖上,手里死死攥着半块染血的腰牌。
“世子……小的……回来了。”
萧景珩坐在主位,眼皮都没抬:“报。”
那人喘着粗气:“北境……雁门关守将未换防,三日前狄人还在互砍,部落打得鸡飞狗跳,哪有南侵的力气?烽燧一根烟没冒,兵部十日内无加急军报。我走的是东线驿道,亲眼见边军在操练新阵,连刀都磨得反光。”
他抬起脸,右颊一道血痕从耳根划到嘴角:“兄弟老李走西线,出怀远县就被截了。我拼死绕山回来,马摔死了,人爬了两天一夜。”
萧景珩这才抬眼,招手让亲卫上前查验。暗记对上了,口令没错,通关文牒上的火漆印也是真货。他点点头,让人扶下去疗伤。
“所以。”他慢悠悠开口,“边境太平得很,有人却非说狼来了?”
阿箬蹲在旁边,一边啃烧饼一边听,腮帮子鼓得像只仓鼠:“这不是造谣,是诈骗。拿老百姓的命当韭菜割。”
“更狠的是。”萧景珩冷笑,“他们知道我会查,所以提前铺好了‘证据链’。礼部那两辆空车半夜出城,挂着‘药材转运’的牌子,实则往西山送假军情底本。一环套一环,就等我跳坑。”
他抽出一份文书拍在桌上——正是兵部调来的驿道通行记录。三日前,礼部名下两辆马车申领特别通行令,路线绕开巡检司哨卡,直奔西山方向。而西山再往北五十里,就是通往北境的隐秘捷径。
“礼部尚书赵德全,嘴上喊着祖制不可违,背地里倒挺会搞‘快递业务’。”阿箬吐掉饼渣,“要不要我去他府门口摆摊,吆喝‘赵大人专递,谣言包邮到家’?”
“你省点力气。”萧景珩瞥她一眼,“人家现在玩高级的,不靠嘴传,靠‘体制内流程’背书。马车有令,文书有印,连押运的差役都是兵部熟面孔。就算抓了人,也顶多是个‘误传’,最多罚俸三个月。”
“所以呢?”阿箬坐直了,“咱们就这么看着他们装神弄鬼?”
“不。”他指尖敲着桌面,“他们想用‘风’吹垮我,我就把这风扒干净,看看底下藏着什么烂根。”
话音刚落,窗外传来轻巧的叩击声——三下,短长长。
阿箬立马窜起来:“我的接头暗号!”
她翻窗出去转了一圈,回来时手里多了张纸条,展开一看,眼睛瞬间瞪圆。
“哥!出大事了!”她压低声音,“我按你说的去茶棚蹲点,今儿下午看见个穿官袍的溜进那小院,瞧着像个侍郎级的,腰带上挂的玉佩还是宫里赏的。他前脚进去,我后脚绕到后墙,借晾衣竿爬上屋顶,听见里面几个人嘀咕——”
她顿了顿,语气一沉:“他们说‘南岭分支已联络妥当’,还说什么‘货备齐了,只等令下’。最吓人的是,有人说了句:‘这次不靠朝堂,靠江湖手段翻盘。’”
屋里一下子安静了。
萧景珩手指一顿,缓缓抬头:“江湖手段?”
“对。”阿箬点头,“而且不是街头混混那种。他们提到了‘分支’,说明有组织;说‘货’,说明有东西在流通;最关键的是——他们不怕朝廷查,因为根本不想在朝堂赢。”
她舔了舔嘴唇:“这已经不是造谣那么简单了,这是要掀桌子。”
萧景珩站起身,走到墙边地图前,目光顺着北境一路滑到西南。南岭……江湖……分支……
他忽然笑了:“好啊,燕王和前朝余孽勾搭成奸,一个出钱一个出人,一个在明处搅浑水,一个在暗处点火。现在连守旧派的大臣都下场了,一个个以为自己是幕后棋手,其实全是别人手里的卒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