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0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
第3780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 (第1/2页)『另辟蹊径?』
张辽和魏延同时看向赵云。
赵云的策略,跳出了原本的思维圈子,『二位,莫要忘了,之前多有冀州人北投幽州……』
魏延很快就明白过来,顿时称赞,『子龙此策甚好!就算是不能让这些鸟人投降,至少也别碍手脚!』
张辽也是恍然,但又皱了皱眉,迟疑了一下才点头。
解决了周边郡县的问题,三人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邺城上。
『邺城虽坚,然曹军连日盘剥,其内部岂无裂痕可寻?细作回报,邺城之内,南城北城宛如云泥之别。北城士族官吏锦衣玉食,或可因家族利益与曹氏捆绑而暂聚,然南城百姓又是如何?百姓平日饱受盘剥徭役之苦,如今战端开启,更是困顿饥馑,苦难不堪……这民心如水,当可用之!』
赵云将目光落在了舆图上,伸手比划着,『如今首先遣小队扫清邺城外围所有曹军哨卡、烽燧、小型营寨,将其耳目尽除,使其变为孤城,隔绝内外消息……不过,我等现在兵力万余,不足以围城,就干脆不围而围之!』
清扫外围,这是应有之意,张辽魏延自然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这个『不围而围之』,就有些难以理解了……
『都护……』魏延皱眉说道,『不围城……恐怕是难绝其消息……』
赵云笑道:『何必完全断绝?除此之外,可制作大量绢布文书,命军中劲手射入城中。』
『以文书……劝降?』张辽追问。
张辽大概明白了赵云的想法。
赵云显然已成竹在胸,『其一,昭告骠骑大将军之令!此次用兵,只罪曹氏逆党,不累无辜军民。凡大汉子民,不从忤逆者,皆可赦免。其二,公布具体政令!凡献粮、献城、擒拿曹氏官员来投者,按功大小,或赏赐钱帛田宅,或量才录用!凡邺城中士庶百姓,能提供城内布防虚实、或为内应者,破城之后,重赏并保全其家业!其三,尤其要说明,骠骑军知晓南城百姓困苦,若得邺城,当开仓以赈百姓。』
魏延挑眉:『那些豪强大族,怕是不会轻易相信这等许诺。』
『本就不需他们立刻相信。』赵云淡然道,『此策首要,在于搅动人心。如投死水,必起波澜。若人心浮动,猜忌一生,守城之力自减半数。』
『此外,』赵云点了点邺城的北面,『我等围三阙一。我军主力明旗号鼓,陈列于北、东、西三面,唯独让开南面……』
围三阙一并不是什么精妙战术,就像是埋伏斩,半渡而击这种方法,几乎所有人都懂,但是具体要看如何使用,以及使用的方式如何。
曹丕等人固守北城,面临压力,但是同时骠骑又在南城搞事。
如果曹丕不加大在南城的控制兵力,那么南城一乱,北城就算是不垮也难受。
而曹军如果说在南城想要投入兵卒,粮草等进行镇压或是安抚,又同样要分散消耗在北城的防备力量……
这计划,好像还不错。
魏延张辽也都同意了。
赵云看向了张辽,『文远将军,这邺城四周,巡弋抓捕,就交给你了。』
张辽点头领命。
然后赵云又看向魏延,『文长将军,你的重任就在于这南面「生路」。你率本部精锐,偃旗息鼓,至邺城南面十里之外,择险要处设下数道埋伏。若逃出的是些散兵游勇,可视情况收编或歼灭;若是曹军将领、冀州官员,或是愿为我军提供城内情报的百姓,则务必擒获或接应……若有哪家豪强真动了心思,想暗中与我军联络,南面这条「生路」,便是他们唯一选择……文长只需张开口袋,等着他们自投罗网即刻,寻找机会反向渗透,获取城内情报,方可攻其破绽,一举破城!』
魏延闻言,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摩拳擦掌道:『妙啊!此计大善!某便去南门外,好生「款待」一下这些邺城之客!』
战略既定,三人立刻分头行动。
翌日开始,邺城周边的气氛陡然一变。
骠骑军不再进行无谓的试探性攻击,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的骑兵扫荡。
赵云坐镇中军,而张辽则是率领精骑,如旋风般席卷邺城外围。
曹军设立的所有外围哨所、烽火台、小型营垒,在骠骑军精锐骑兵的迅猛打击下,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般迅速消融。零星的抵抗被毫不留情地碾碎。三天不到,邺城对外的一切耳目被彻底拔除。
写满了字的绢布文书,被强弓劲弩射入城中,散落在城内的大街小巷,甚至有些被刻意射入了南城拥挤的贫民区。
虽然曹军下令,不许任何人收捡这些绢布文书,并且要求一旦发现,就必须立刻上缴,但是在饥饿和好奇心的驱使下,总有人去颤抖着捡起那绢布。
文书上的内容么……
『只罪曹氏,不累无辜……』
『开城归顺,免赋一年……』
『献粮献城,赏赐田宅……』
『骠骑知南城饥苦,破城允开仓赈济……』
没错,这些确实是『通俗易懂』,但是赵云也忽略了一件事情,对于要求识字的骠骑军来说,『通俗易懂』,但是对于邺城之中的目不识丁的贫苦百姓来说,可能会看懂某个字,整句话就有难度了……
赵云毕竟不是专业谋士。
不过么,这些箭书对于邺城北城的杀伤力,就比南城要大了。
北城之中,多数都是军校,官吏,以及地方士族子弟。
这些人开始窃窃私语,看着官府吏员的眼神里,多了些别样的东西。
此类的箭书,自然也很快呈送到了曹丕面前。
『妖言惑众!乱我军心!』曹丕气得将绢布撕得粉碎,脸色铁青,『查!严查!凡有私藏、传阅此绢书者,以通敌论处,立斩不赦!各坊实行连坐,一人犯禁,全坊受罚!』
虎卫军和执法队频繁出入各坊,稍有嫌疑者即被锁拿,一时间人人自危,噤若寒蝉。
陈群察觉了这个问题,便是又让曹丕出面,安抚,甚至表彰了某几个检举他人的北城官吏……
表面上似乎将这个问题暂时按压下去,可信任的基石,开始动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信任的崩塌,也并非简单一些箭书就可以达成。
与此同时,骠骑军『围三阙一』的策略也似乎开始显现效果了……
北、东、西三面,骠骑军旌旗招展,鼓声日夜不息,士兵们轮番上前,作出各种攻城准备,虽然雷声大雨点小,但给城头守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疲于奔命。
而南面,则显得异常『安静』。骠骑军的营寨离得较远,巡逻队也稀疏很多,仿佛故意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这种反常现象立刻引起了曹丕及其幕僚的极度警惕。
『骠骑军狡诈,南面必然设有重伏!』陈群明面上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号令,『此乃诱军之计!传令,南城防守非但不能减弱,还须加倍!任何人不得擅开南门!违令者斩!』
但是实际上,为了达成对于南城的绝对统治,以及对于引诱骠骑军,陈群反而利用骠骑『围三阙一』的策略,做出了反制……
于是乎,魏延在南城外的埋伏也开始有了收获。
三三两两,有小股曹军守军逃兵!
没错,最先逃离的,反而是曹军在邺城的守军兵卒!
这些曹军,自然一头撞上了魏延布下的大网。
这些曹军兵卒表示,他们想方设法,或是从城墙上用绳索垂降,或是偷偷搭建绳梯,冒着生命危险,千辛万苦的,趁着夜黑风高逃离了邺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