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 文字的力量
070 文字的力量 (第1/2页)在古医学堂某日更新的文章下,陈瑾(月痕舞枫)的留言格外引人注目。
月痕舞枫:医门学生陈瑾,自幼便与中医药结缘,后就读于中医院校。自毕业行医一年以来,学生心性得到一些磨炼,但终因年轻,经验不足,水平有限,缺乏自信,患者较少,临床水平上升十分缓慢。
月痕舞枫:学生也曾努力看书,听名师讲课,以充实学识。也曾以古人为师,以圣贤为师,但终究遗憾,不能在明师身边侍奉,得其谆谆教导,耳提面命。
月痕舞枫:学海无涯,医路多歧。学生仰慕孟老师风骨气节,敬佩老师之宏志大愿,几次医途迷茫之际,因阅读老师的文章著作而拨云见日。
月痕舞枫:若有机会能到羊角镇加入古医学堂的队伍,得到孟老师指点迷津,提高医术、坚定心性,在修身养性之余,能为普及中医文化、弘扬岐黄妙术略尽绵薄之力,便是学生目前一大心愿。
月痕舞枫:但闻孟老师要求严格,不轻易收留来访学生,又生却步之心,唯恐冒昧前往,惹人厌烦。退而思之,又觉既为求学,当有诚意,需效仿程门立雪,怎能害怕吃了闭门羹?况且老师常言,人要有自信。我何必妄自菲薄,自鄙自弃?
月痕舞枫:此念之后,又回想学医初衷,要为他人解决病痛苦楚,变痛苦为欢乐。如果因为自己医术不济,辜负患者信任,使得善缘不能善了,岂不可惜?因此万万不能错过向明师贤能学习的机会。
月痕舞枫:学生决定前往拜访孟老师,以求在医学上更进一步。老师常强调人要有大志向,要发宏愿,才更容易有所成就。学生便在此立志:愿博闻广学,使我技艺精湛,救助病苦众生,并尽我微薄之力,弘扬中医文化。若有余才余力,则著书立说,流传后世。
月痕舞枫:学生一介女流,身薄体弱,冒昧求学,望老师不弃,严格教导。无论是晨练耕读,还是背诵抄书,整理资料,或是义诊抄方等等,皆听老师安排教导,接受老师考验。学生若有一才一能一技一艺能得老师赏识,则听师调遣利用。
月痕舞枫:老子言: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学生窃以为不是无用之人,望孟老师不弃,雕之刻之琢之磨之,不胜感激!
临睡前,宋光明又将陈瑾的留言仔细阅读了两遍,两人在文字上的差距,让宋光明羞愧而自卑。
她是如此有文采,她是如此坦荡,又是如此谦卑,如此坚定,如此有志向……
而他则是犹犹豫豫遮遮掩掩畏畏缩缩,连来这儿的真实目的都不敢明言。
然而宋光明的字典里并没有如此丰富的词汇来形容陈瑾,以及他此时的心情,他的复杂情绪凝练成一句“卧槽好牛”,在心中奔腾。
第二天早上,古医学堂的公众号又更新内容了。令宋光明没想到的是,孟福泉竟然为了回复陈瑾的留言而专门发表了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
孟福泉在文章中说:
“看到中医学子陈瑾的留言,语句诚恳、思维敏捷、表达清晰……
古医学堂的文章和书籍能够得到中医同道的认可和赞赏,且接二连三的医学院校学子降临羊角镇求学,我真是诚恐诚惶。恐“误人子弟”也。
自古英雄出少年!陈瑾医生大好年华,不要因为年轻而不自信。世间最宝贵的并不是妙手回春、手到病除,而是正逢年轻,大有可为。临床水平上升缓慢,不可急。滴水虽微,渐盈大器,重要不在滴水大小,而在一个“渐”字。
医生在行医过程中会有不自信,会迷茫,会受到打击,会遇到接二连三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修身”两个字。
中医的自我修养在《大医精诚》。当你虔诚地诵读这篇《大医精诚》,你会幡然醒悟,千年前孙思邈就已经将答案告诉我们——至心求医!
医子要勿忘世上苦人多,忘失了慈悲之心,却还在不断精修医术,就会渐渐烦恼重重。须臾离菩提之心,刹那入烦恼恶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